初步完成了自己電腦的升級

此時此刻,我已經用上了高配置的臺式電腦,大概試用了下,可以説是喜憂參半的。 可喜的是,我終於體驗到了電腦的“極速”,其實這種極速的感受我不是沒有經歷過,曾經每一次的電腦升級,都能帶來如此的震撼。只不過最近幾年,并沒有對電腦進行升級,而一直堅持著使用“古董機”,因而已經很久沒有如此的新潮澎拜、激動了。 這次升級之後電腦的CPU直接從之前的Intel Q9550飆升到了當前的AMD R5-4500,直接的感受就是:曾經編程時使用的IDE沒有了“肉感”、終於可以在自己的電腦中運行ubuntu虛擬機、VirtualBox虛擬機、還有SageMath軟體了。 這要歸功於當前的CPU的虛擬化指令是開啓的,實際上之前的Q9550也能夠開啓CPU虛擬化,但是之前的主板似乎有問題,所以儅通過BIOS開啓了CPU虛擬化之後,只要關機就會再被關閉掉。久而久之我也就懶得折騰,當它是沒有這項技術的了。 但是這次升級并非十分滿意,仍然留有不少的遺憾。 首先就是因爲囊中羞澀,所以我只買了一條16GB的内存,雖然沒有負荷的時候16GB綽綽有餘,但是儅電腦上的進程開多了,能夠明顯的發現内存還是非常緊張的。如果可能,應該再買一條,這樣就可以擁有32GB的内存。 就今天的計算機系統而言,32GB内存並不算大,但是我覺得應該也是足夠我日常使用了。 另外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就是我現在使用的硬盤,這個并不是今天這次升級才遇到,之前也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就是它的讀寫速度非常不理想,很慢。這就導致了運行軟件的時候總會因爲硬盤的負荷達到100%而出現卡頓。雖然CPU性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使用軟件沒有了“肉感”,但是硬盤的瓶頸就會體現出軟件的“卡頓”,在這次升級之後,感覺尤爲明顯。 以前我一直以爲這塊SSD固態硬盤之所以讀寫速度不理想,是因爲自己之前的主板、CPU性能差,而今天看來,應該不是主板和CPU的問題了,畢竟現在的主板和CPU都已經更換、并且遠超之前的硬件,所以大概還是硬盤本身的問題。 我對這些計算機硬件雖然感興趣,但并不瞭解,平日沒有太多的經歷放在它們身上,不過趁著這次電腦的升級,我想應該畫一些時間瞭解一下這些硬件,比如當前使用的固態硬盤究竟有多高的讀寫速度、爲什麽它總是會出現100%的情況,而如果再購買一塊新的M2硬盤,是否能夠對其讀寫表現得到較大的改善? 這些將會是未來幾個月,我的重點關注,期望能夠令自己的電腦,越來越快、越來越順手。畢竟一臺表現優異的電腦,會令日常的工作和玩耍,更加舒心。 大概了解下來,才知道原來固態硬碟性能差異很大,有專門的網站做評測,並列出SSD天梯榜。我也試著自測了一下,發現我的硬碟性能真的好差。 以前從來沒有注意過原來同樣是SSD硬盤,差距竟然也有這麽大。這意味著接下來,我將繼續攢錢,更換、或添置一塊新的SSD高速硬盤。

用于平日备份生活照片的移动硬盘估计快坏了

晚上本想回到家,舒舒服服地吃口东西、喝口水、休息休息,本想如此轻松片刻之后再回到办公室继续工作。结果鬼使神差的访问了一下老婆的移动硬盘,这一访问才发现:她的移动硬盘已经出现了损坏的警告信息。 我没好气的数落了她一顿,便带着她的硬盘回到了办公室——对硬盘上的所有文件进行备份。 其实这块硬盘上并没有什么重要的信息,至少在我看来上面的信息完全不重要,只是老婆平日的拍照、录像,大多都是家庭生活的,她竟然拍摄了有如此多,近2TB的内容。想将如此多的文件复制到我的磁盘上,并不容易,估计还要好几个小时才能搞完。这令我的心情更加烦躁了。 1、为什么要录制如此多的照片又不做后期处理呢? 如果是为了历史留存、纪念,为了让自己在今后闲暇时能够回忆与观看。在我看来应该将这些照片整理好,做成有趣的电子读物,而不是一张张原始尺寸的原图,如此巨大的原始文件不仅浪费空间,而且今后也许根本不会再花时间和精力观看。 这笔“信息遗产”对于子女而言显然是宝贵且珍贵的,但这只是父母的想法。子女并不一定会对这些信息感兴趣,再未来的孙子辈,估计就更不会拿这些信息当回事儿了,他们不会看,看也不会一张张地慢慢品味。 所以这些信息其实都是自己觉得有价值的,外人、子女,对这些巨大的文件只会认为是个“压缩包”或“目录”,除此之外别无它感。 2、这次备份之后,我将又给自己添一个工作 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总会有这种想法,所以我在没有完成自己的想法之前,是不会要求别人做任何我认为“理所应当”的事情的。所以此刻,我想估计未来的一段日子,我将会慢慢整理今天收到的这2TB数据,将它们按照我期望的形式重新制作。 待到完成了这些信息和文件的整理和输出之后,也许就是由老婆陪伴着我、或由我的孩子们陪伴着我,慢慢翻看这些经过整理的“书籍和回忆”。 3、讨厌的mac os索引文件 仔细看当前这上百万的文件,不难发现他们占用的磁盘空间虽然是2TB,但实际的尺寸并没有这么大,而且实际的文件数量也少许多。其中几乎有50%的文件数量都是mac os创建的文件缩略图索引。 和windows系统不同的,mac os是对每一个文件创建一个缩略图,而windows是在当前目录中创建一个“索引数据库文件”,无论当前目录中有多少实体文件,都只用一个数据库做信息索引。而mac os的一个文件一个索引的策略,导致磁盘上文件数量提升一倍。 这不仅是对磁盘空间的巨大浪费,而且在进行文件复制的时候也会增加很多时间开销。我想一键删除这些附加文件还不行,因为我老婆实在太喜欢整理目录结构了,她设计的目录结构层次繁复、数量众多。 写个脚本去逐层目录的遍历、删除这些文件呢?嗯,想法可行,但我现在哪有这个闲情逸致写程序呢?我现在恨不得赶快将这众多的文件尽快备份完,我可没有闲心对比怎样一个操作流程会更加的高效,我只想让我的电脑尽快一些,我甚至连看都不想看屏幕一眼! 4、这些文件其实并不算大、也不算多 仔细想想,其实这些存储下来的文件虽然看上去很多很多,但其实并不算多;看上去非常巨大,可实际上也不是很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已经是2024年了哈。 随着日子一天天的想着“未来”发展,科技、尤其是电脑科技也是日新月异的。其实我现在之所以觉得文件多、大、传输慢,是因为我手中的电脑、网卡、网线、存储器、硬盘、阵列……都是多年前的产品,并没有与时俱进的跟着科技的步伐进行更新。 也许是5年前、又也许是10年前买的这块移动硬盘了吧?当初购买之后就一直在使用它。对于这种存储设备,更合理的做法是使用2-3年,无论它是否出现故障,都应该再购买新的产品,购买新产品的时候要选择当下最先进的总线、设备,如此每2-3年进行一次全部数据的迁移。 2-3年产生的数据增量,在常规使用程度的限定下,其实是追不上科技的迭代速度的。所以每次进行数据迁移时都不会感到“漫长”。同时要注意的是基础硬件设备:例如网卡、网线,也要随着更新换代而同步升级。 但我此刻呢?实际上是用着十年前的备份设备和传输总线,进行着也许是3年前的数据产量。这就显然会感到有种小马拉大车的疲惫。换句话说,如果我现在的网络传输速度不是15MB/s,而是200MB/s;磁盘读取不是40MB/s、也是高达600MB/s,那当前的数据备份也许就会觉得十分轻松了。 如此想来,我不该怪罪老婆是拍照狂魔,而应该检讨一下自己的硬件设备为何如此落伍。也许我应该尽快对手中的电脑和硬件设备升级才是。 5、今天的工作计划泡汤了…

想起来还有台Mac Mini在吃灰

虽然也是报废的机器,但是重新买一块硬盘,应该还能再用一段时间。回头有时间看看它用的是什么硬盘,如果不贵,就买一块回来,尽可能让手中的报废电脑,全激活、能够正常使用。 多年以来,我似乎一直在捣鼓着“垃圾电脑”,从来没有“一步到位”的买过一台“顶级配置的电脑”。其实我一直都是很纠结这个问题的:如果一步到位买台高级一些的电脑,是否能够让我平日的工作、游戏更加便捷呢?又或者说我这么多年来在垃圾成色的硬件中反复调整、更换,省下来的钱真的值得么? 也许我真的应该买一台好一些的电脑,让自己平时的琐碎少一些。

我现在拥有了2台主力电脑

1、昨天购买了一个新的鼠标,现在正在使用,已经好多年没有买过新鼠标了,所以昨天买回来之后非常高兴,几乎是晚上抱着这个鼠标睡的觉。今天到了单位,就迫不及待的试用了一下,效果非常满意; 2、另外,昨天还购买了一块500GB的固态硬盘,是SATA3接口的,放在我新收拾出来的电脑上,虽然那台电脑只有SATA2的支持,但是对我而言,也已经是巨大的性能提升了; 3、现在,我已经有了2台“生产力台式机”: 4、以上两台电脑,每台都是使用了一张1060的显卡; 5、对我日常工作而言,这两台电脑是足够用的。额外的,还将家里一台Time Machine找了出来,准备组一个小型局域网,这样就更方便两台电脑之间交换数据和备份数据了; 6、当下对我而言,最大的“隐患”,就是这台Windows电脑的硬盘已经用了很多年,我总担心它出问题,要尽快解决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