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需要整理的blog文章备忘

1、 前几天看书,提到了牛顿二次展开式,当时以为是记下了。但时隔几天又遇到了这个展开式,只能记得它的存在、却想不起来具体的展开式,于是自己动手推导了一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还真不是随便说的,自己推导过一遍之后感觉记忆的明显牢靠了。 有趣的是其中除了二项式展开之外,它的展开项系数恰巧是杨辉三角形,而杨辉三角形中的每一行的数列规律,又是可以通过“排列、组合”方面的知识进行计算的。 因为排列、组合的基础也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所以这里面又有一个点是临时记忆,并没有动笔推敲。所以我想还是可以一路追下去、温故夯实一下,也顺便再动动笔吧。 2、 闲书最近也在看,主要是在看天文方面的,刚刚开始翻阅,一上来就是积分,很开心,原因是能够基本读懂书上的公式了。阅读到的主要是奥尔伯斯佯谬,我觉得既然也是和积分相关的话题,所以有时间的话,也可以整理出来,当作blog记录下来。 但是我现在感觉这个谬论得出的结论:宇宙的年龄并非无限、而是有限的。这一点上我还是无法理解。或者说,我的困惑是:如果宇宙的年龄已经是无限的了,就的不出当前的奥尔伯斯结论来了吗?如果宇宙的年龄已经无限,似乎也可以解释出天空是黑色的结论。 不过自己既然是初学,所以还是先将整本书通读下来,并把其中的困惑记录下来,等到二刷的时候,再一点点慢慢推敲、理解吧。

日记:终止掉一个即将过期域名的自动续费

1、终止掉一个即将过期域名的自动续费 我刚工作的时候,公司老板是做域名生意的,那个时候受老板的影响,公司大多数员工也都会跟着老板一起注册各种各样的域名。我也不例外,效仿着同事们注册域名、做网站。 但是这就好像天下任何的生意和买卖一样,你能见到老板做的成功,那只是表面。其中具体的细节、操作技巧、经验,是看不到的。因而老板的域名买卖虽然做的风生水起,但我却从来没有学到其中的精髓,只是跟着胡乱的注册了很多的域名。 这些域名起初并不觉得是个负担,因为注册的日期分散,续费也不贵,基本上每个月也就几百元的支出,相对我的工资而言,这些域名的续费可能比每个月的电话费都要少,所以这么多年就从未关心,任由它们自动续费。 这使得我对域名服务商发来的续费通知早已麻木,反正每个月都有域名到期、需要自动续费。服务商也就是自动发邮件告诉我哪些域名快过期了、哪些成功完成了续费,而我连看都没有看过,更没有关心过究竟在这个事情上花了多少钱。 今天又收到了一封域名即将过期的邮件,却让我猛然警醒——这么多年来,每个月都白白浪费了几百元,换来的……什么都没有换来。 所以我当机立断进入自己的域名账户,将那个即将过期的域名的自动续费计划终止掉了。我以后也不会再购买新的域名、而且会时刻关注即将到期的域名,只要到期就让它们自生自灭,不会再花钱供养它们。 但是我最近又开始做网站,例如当前这个网站,就是最近才开始制作的。对于这次开始重新启动做网站的“业余工作”,只是因为实在无聊、实在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我想自欺欺人地说——你看,我还在互联网相关的行业中工作呢。 然而事实上我早就已经不属于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了,我其实已经真真实实的不如到“灵活就业”的范畴,计算机也好、互联网也罢,如今客观来说其实只是我用手机消磨时间的媒介,它们的发展和风向,与我而言早已没有任何关系了。 这些现在仍然坚持、用以自欺欺人的小网站,就当是我的个人业余爱好,继续保留吧。不过等到我手中那一大批“雪藏”的域名全部终止掉、放弃掉之后,也许当前这几个正在制作、维护的网站,也会关停,到那时,我就可以真真正正的说:我的工作和互联网没有关系,我对网络的了解,最多也就局限于每天刷刷视频、看看新闻。 2、我还有什么不敢承认的呢? 无论是上面提到的,还是之前日记中提到的,多次提到自己不敢承认自己的现状、自己总是在自欺欺人。我现在真正的主业其实就是户外体力劳动,我早就已经自认了。可自己的内心偏偏不甘愿承认它。 最大的表现就是:我如今每次上工,都心生惶恐——总觉得自己是在贪玩、耍赖、不务正业。每次坐在小电驴上等待派单时,总是会有一种负罪心理,认为自己是在不务正业的户外纳凉、玩耍。总是三不五时的打开手机的电子邮件客户端或微信,期望看到某些甲方、互联网行业人员、朋友或网友发来的消息。 其实如上所有的期盼,都是自欺欺人。哪还有什么“工作上的伙伴”给我下达“工作指示”呢?真有联系的,大多数都是广告、推销、或者纯粹的朋友间的闲聊。偶尔有一些“互联网行业”人员发来的消息,也只不过是无偿咨询或问题咨询罢了。 面对他们的咨询或问题,我总会非常严肃的、不嫌啰嗦的回复。这种回复其实仍然是我的自欺,我想借此证明自己还在做着互联网相关的技术工作。 这是多么可笑的行为,一个跑外卖的老哥,还有闲情逸致给互联网行业的研发人员指点江山呢? 在对自己的定位一天天逐渐明朗之后,我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认为自己只是工作之余找个兼职跑一跑、动一动。到此时此刻已经认清了自己的主业应该专心于手中的派单、商家的出餐、还有顾客的地址和备注信息。 脑子里也应该从当初的风向、行业、趋势、风口,转向现在的路程、里程、单价、热门商圈、顺路单、返程单……从当初每天能跑出一包烟、每一趟都只接一单以安全为前提的玩票想法,转变成如今的挂上两单保底、三单最好、四单千万别超时。 曾经每天下楼还会关注空气质量、气温和紫外线指数,现在出门只看是否高峰、是否周末。要知道一天30元赚个烟钱的心态和一天200元的嚼果儿,这之间的差别巨大,巨大到连一个即将过期的域名是否需要续费,都要重新审视、斟酌。 3、想买个新的二手手机 手中的两部手机分别是iPhone6S和redmi8A,速度有些慢,想换个更高配的手机。这两部现役的手机要替换,肯定是先要将iPhone6S替换下去。可是新手机我却买不起Apple品牌的了。 哪怕是二手的Apple,看了下iPhone8之类,也要大几百元才能搞定。这对我而言十分难以接受。所以今天我就一直在看自己iPhone6S手机中的APP,发现其中真正使用的APP可能不过5、6个。 所以这几天要将这5、6个比较日常使用的APP分别找到它们的android版本,装在redmi8A上,这样我就可以不再使用Apple品牌的手机。 当然,如果真能完成上面的系统平替,其实我也就不在需要两部手机,平日只拿一部Android手机,也就够用了。

日记:更换打印机墨盒等

一、更换打印机的墨盒 打印机的墨盒耗尽,买了三个新的墨盒。这种日常耗材其实还是挺消耗资金的,只不过以前从来没有算计着生活过、也就没有什么感觉。最近可以说每一笔钱都要在手中拿捏很久,从未关注过的花销也就被注意到了。 像这个打印机的墨盒,我以前就从来没有意识到还要更换。似乎从买了打印机之后就一直在使用,所以我曾经甚至一度认为打印机是没有耗材成本的。前几天老婆对我说家中的打印机没有墨水了,我才意识到,这东西还要定期更换墨盒。 以前为什么从来没有关注过、甚至没有注意到呢?于是我打开自己的网上购物历史记录,发现的确经常购买墨盒,而且以前买的都是大容量的,一个墨盒近300元,一次更换大约需要花掉800元,从来没有引起过我的注意。 如今,买墨盒也要推敲斟酌很久,我在第三方墨盒、灌墨汁、正品小容量三者之间举棋不定,犹豫了整整一个晚上,最终买了正品小容量的,3个墨盒大约花了500元。 二、令人不悦的买家 我的网店中基本上每天都会有咨询者、购买者。这是令我开心的事情,我当然也十分乐意与买家进行交流。 但是那个网店平台却比较讨厌,它是很大程度的倾向于讨好买家,而苛求卖家。例如在线消息,要求卖家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回复。如果超过了规定的时间没有回复,则会对卖家的店铺进行降权、进而减小卖家的销售业绩。 所以我就总会和买家留下电话号码,告诉他们如果可能,尽量用电话与我联系。但是有买家却偏偏不爱使用电话、微信这样的工具,偏偏使用电商平台提供的那个又难用、又麻烦的IM工具与我联系。 最近就遇到了一个买家,他其实已经不是在我这里购买商品了,而是纯粹的闲聊。我也很明确的告诉他,如果闲聊可以用手机号以及微信与我联系,可他偏偏就是用电商工具和我聊,聊的我的服务分被拉低很多。原因是我没有办法及时的回复他,而他却乐此不疲,也不知道是诚心的、还是习惯性的。 另外那个IM工具里面竟然还有一个非常“自以为聪明”的设计,就是在交流过程中,如果使用的emoji表情是哭、沮丧之类的,竟然会被判断为买家有不好的购物体验,从而对卖家进行评分降权。可实际上买家只不过是在和我正常的交流、并且只是在表达他在其他事情上的沮丧,与同我的交易和我所出售的商品毫无关系。 这却对我形成了降权操作,这种设计在我看来简直就是丧尽天良。当然我也可以选择无视买家的闲聊,只与他们进行商品层面的对话。但这与我开店的初衷是相悖的,什么是商店?有人情味的才是商店,如果没有人情味,那是自动贩卖机。 三、牙齿扫描 种牙到了最后一个阶段,制造牙齿模型。医院通知我去做模型,我便去了——在暴雨中去的医院。到了医院之后已经是落汤鸡一样,医生对我印象颇深,因为我按照预约的时间去他那里,也是暴雨、也被淋成了落汤鸡。 下一次再去医院,无论天气预报怎么说的,我都带着雨伞过去,以防再次被淋。 到了医院之后做牙齿模型,用了一个非常先进的仪器,至少在我看来是非常先进的——直接通过图像扫描完成全口腔的模型生成。从医院回来之后,我便上网搜索了一下,才后知后觉的发现这个扫描仪原来早就有,只不过因为价钱昂贵所以平日并不多见。 拥有这个扫描设备的人往往会对外提供“反向扫描建模”服务,也就是翻模,我以前一直以为模型都是通过雕刻或绘制制造出来的,今天才知道还有这样的高科技设备,这也许就解释了为什么会有很多商品能够被快速的复制出来。 如此高级的设备我也想拥有一台。 四、最大公约数 和牙齿扫描时发现有3D扫描建模设备一样,最近我才知道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除了穷举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方法。这一次又一次地新奇发现让我越发的感觉自己实在是无知。 我不觉得我的眼界有局限性,但为什么这些新奇的事物总是让我感觉自己十分的无知、好像井底的青蛙呢? 见过了,也就觉得不足为奇了,也就觉得理所应当地知道。甚至会觉得没有见过这些东西属于十分不正常的,正常的现代人谁不知道这些呀?可偏偏还真就不知道,我活了四十多年,第一次知道还有3D扫描建模设备、第一次知道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可以通过辗转相除得到。这种感觉怪怪的,好像我曾经没有来过这个世界一样。 之所以会关注到最大公约数,是因为前几天想实现的一元二次方程求解过程中牵扯到对分数的化简操作,现在既然有了新的基础知识,对分数的化简应该就可以正常进行下去了,希望不出意外的,一周内搞定这个工作。

日记:今天脚痛无心工作,随笔记录日常感念

昨天出门去客户单位谈事情,出门时就隐约觉得要发病了,一天忙碌回来之后果然就发病了。深夜痛醒、早上已经不能下床。吃了一些止痛药下午才稍有缓解,一瘸一拐的挪动到办公室来。工作是别想了,只上网、喝水,消磨时间吧。 这次发病挺讨厌的,显然会耽误很多的工作。恰最近手头的事情又比较多,耽误的早晚还要再加班加点的补上,令我感到十分的抓狂。但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没有心情工作,索性今天也就不工作了,放松放松,上网、看小说。 我的淘宝小店可能是十多年前创建的,这些年来断断续续,开了废弃、废弃了又开起来,始终没有坚持下去。2024年又一次将淘宝小店开了起来,这次感觉还不错,运营了半年多,基本上每天都有一些订单,虽然钱不多,但眼看着小店得分越来越多,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但是这个时候其实我是非常慌张的,不知道下一步该何去何从。是维持、是扩大?扩大的话应该向什么方向扩大?这个问题非常难,至少对我而言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对于绝大多数开店的人,都是有经验的。或者是子承父业、或者是传帮带,往往都是有“师傅”带领、指点迷津的。 偶尔一些白手起家的开店者,则是凭借着各种“运气”一路走下去,由于幸存者偏差的现象,成功者很少但他们会自以为自己的每一步选择都是正确的、有理论依据的。其实也许每一步的正确性完全是幸存者路径,又可能并非正确只是运气好在特定的环境下有特定的效果。无论怎样,都不大可能通过成功者的经验给与后来者任何指导。 我不具备上面的两种资源:既没有师傅带领、也还没有达到可以自吹“运气好”的阶段。我现在就好像大马路上捡瓶子的拾荒者,也许只是每天能够捡到3、5个瓶子而沾沾自喜。下一步?是继续捡瓶子、争取捡的更多呢?还是换个地方,不仅仅能够捡到瓶子、还能捡到易拉罐呢?又或者在每天捡瓶子的同时、连带着沿街乞讨呢?当然无论如何,我不能夜郎自大的想将上面所有的业务都收入囊中,因为每一个新的业务都会分担精力、而精力对于个人而言是有限的。 这就意味着我只能选择一个工作去做,而且要选择尽可能容易的、尽可能够快速实现的。换个地方太危险了,谁知道下一个水塘中有没有鱼?所以我选择在捡瓶子的同时再捡一些易拉罐,这是我现在能做、敢做、有精力做的,如此想着,今天这篇日记还是挺有收获的,它让我确定了接下来即便、病好之后、业余时间,所要继续做的事情——研究一下易拉罐。 这是淘宝小店开店以来的另一个令我不安的事情,有倒卖者模仿我的产品。 我曾看到至少三个人说过回击策略:有人说你只管继续往前做、不断地创新,能够做到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还有人说:你只管继续往前做,做出的每一个新产品都吃上第一口红利,当市场盗版充斥的时候你已经转向下一个产品。第三种人说:你只管继续往前做,让市场认可你、让顾客认可你,形成个人的品牌,最终市场和顾客会选择你,偏偏不选择你而选择廉价品的,其实从一开始就不是你的客户,他们看重的从来不是你的产品,他们严重看中的只有便宜。 这三种说法我总会觉得有道理,想到了就会浑身热血沸腾——干就是了!老子智商过人,你们追不上! 但是冷静下来之后总觉得悲哀——难道产品制造者就是天生被摧残、注定被蹂躏的么?难道百尺竿头,不进则退么?难道知识变现就注定是要劳累一生、永不得清闲的么? 面对这一问题,真是左右为难。这个时候我总会后悔当年为什么选择了现在这条布满了荆棘的道路,为什么没有选择一条安逸的道路去走呢?身边不少人都已经过上了安逸的生活,唯有少数劳碌命,还在每天不断地奔波、不断地燃烧脑细胞以换取一日三餐。 这种想法总让我有种想放弃的念头,累了。 坚持下去吧,自怜自艾没有用,只有按照上面比较积极的想法做下去——干就是了!再坚持坚持,再做新的产品出来! 之前想到的软件框架,我想实现出一个小应用,后来因为比较忙就暂停了下来。接下来还要继续,但一来手中工作多、二来生活忙碌没有精力,所以总是一放再放、一拖再拖。要想个比较有约束力的办法,督促自己坚持做下去。 我现在能想到的就是指定一个编码量的硬性要求——每天无论多忙碌,也要抽出实现完善50行代码,如此坚持下去就算进展在缓慢,一年也能将项目体量增长到2万行代码左右。而按照自己对小型软件的开发经验来说,2万行代码的APP就已经是一个功能基本完整、可用于发布状态的产品雏形了。 最近在看数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有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过程,以及其中牵扯到的韦伯定理,虽然内容初级、浅显,但是对我而言还是有一定难度和陌生的。这次既然看到了、学到了,就不应再忘记。所以准备将学习笔记完整的整理并制作出来。 当然很可能过一段时间又会忘记。这些知识早在高中时我一定就已经学习过、掌握过,但现在不是忘记的一干二净了吗?所以纵使我能够做出比较完整的整理,今后也许还是会再次忘记。只管先做好了,至于多年之后再次忘记,到那时,一定会又惆怅、感慨,那就让这篇日记留待那时再令我回忆、惆怅、感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