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油:一部丰富的历史》读后感

1、这是一本很薄的书籍,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大约10篇承前启后关于黄油的历史趣闻、其中间或夹带着些许营养学知识;后半部分是若干黄油为主料的烹饪食谱,并附带2、3篇附录内容。很轻松便可以阅读完成,我喜欢这样的“书籍”,既没有为了凑足篇幅而带入大量不相干内容、也没有为了撑起版面搞得字大行稀,全书可以说就是几篇干货短文、一天就能读下来; 2、作为亚洲人我对黄油并无特殊感情,但是家中总会备有一些,平日只会用它们涂抹面包来吃。刚刚翻开这本书,我便按照书中提及的,自己效仿着做了一杯“奶茶”,喝了几口感觉非常有趣,也因此对这本书产生了好感,便花了一天的时间将它读完; 3、其实与其说亚洲人对黄油不感兴趣,倒不如说是有些“望而却步”,它们的售价并不便宜。如果不是自己年龄增长,对日常膳食开始更加的挑剔和慎重,也许我依然不会想着每天吃一些黄油。考虑到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已经到了花钱买健康的年纪,所以才注重起“生活的品质”和“饮食的多样性”,这本书,是我继有关面包、咖啡……之后的有一个食材兴趣方向; 4、东方的馒头、茶叶、豆制品,对应着西方的面包、咖啡和奶制品,这些应该说都是历史悠久的饮食,也都是最利于人体吸收、有助于营养健康的食品,除此之外就是大量的蔬菜和水果,我现在对于饮食的认知大概就是这样,初次之外的食品,也许就不是“自然健康”了; 5、此刻除了想着未来几天如何将黄油安排到自己每天的饮食结构中之外,更想做的是自己动手搅拌出一块黄油出来。看书中介绍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的简单。但实际情况也许并不这么容易。因为如今能够在市面上买到的牛奶,很少有可以用于分离出奶油的,所以也就很难实现了。我记起小的时候,我家附近有一个奶牛场,那时村子中的人都会拿着瓶子去“打牛奶”,那时的牛奶拿回家热一热,就会浮起一层厚厚的“奶皮”,而今似乎在没有这一现象出现过; 6、现在还分不清黄油和奶酪、奶酪和干酪的区别,只知道奶酪比黄油,更贵、更不舍得买来吃。

视频:《碟中谍7》观后感

喜欢计算机,大概就是从看过《碟中谍》之后开始的,那个时候觉得计算机真酷、很神秘。所以就喜欢上了计算机。一晃多年过去,还是很喜欢计算机。 最近看到《碟中谍7》的电影,往日回忆涌上心头,于是又从头到尾,将这个系列电影看了一遍。

最近喜歡上了注音輸入法

我通過計算機賺到的第一筆錢,是一筆稿費。那時還在上初中,喜歡寫字,平日沒事就寫一些文章投遞給報社。第一片被報社選用的稿件是介紹“微軟雙拼輸入法”的稿件,那篇文章我到今天還保留著。 記得剛剛接觸計算機的時候,中文輸入法很多,有全拼、雙拼、五筆等常用的輸入法,還有更多各種各樣的輸入法,雖然我沒有逐一學習過,但拍著腦袋想也能想到:每一個輸入法都有著獨特的想法,有著對中文特殊的理解和拆解、記憶方法。 這些衆多的輸入法,在當時的我看來,只有拼音輸入法是合理的,其他各種拆字、編碼方式的輸入法,都不合理,會無形中在用戶頭腦中開出多條“綫程”來工作,需要衆多的綫程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一個簡簡單單的漢字的輸入。 因而我從學習電腦之初,就選擇了拼音輸入法。而拼音輸入在當年的我看來,只有全拼和雙拼兩種,他們兩個對比就能看出來,雙拼是更優秀的,雖説雙拼輸入依然會導致“多開一條綫程在大腦中”,但是也僅僅是多開了一條綫程而已,這對於我而言應該還可以接受。 不能接受又能怎樣呢?中文就是這樣一門複雜、難以通過計算機搞定的文字。要想使用計算機輸入中文漢字,需要先在頭腦中想到這個漢字、然後聯想出它的發音、再將發音轉換成拼音、繼續將拼音轉換成按鍵、從鍵盤上找到對應的英文字母、然後完成錄入……這一系列的“綫程”遠比輸入英文複雜,好在雙拼也只是在這一複雜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環節。 我學會了雙拼輸入法,對於寫字具有了更大的優勢,平日聊天也很快、寫稿子也很快。又因爲受到了報社稿件錄用的激勵,所以那之後,我更喜歡寫字、投稿。而且雙拼輸入也越來越熟練,多年下來,我就成爲了雙拼輸入法的忠實用戶。 直到前一段時間,閑來無事的時候,突發奇想地想看看注音輸入法。結果不看不要緊,一看了不得。原來注音輸入法竟然比雙拼輸入法還要簡單,在我只看了不到10分鐘之後,便自然而然的學會了。 這一點兒也不誇張,注音輸入法和雙拼其本質是相同的,任何一個漢字都是由聲母、韻母構成。而雙拼的思想就是:無論任何聲母,都是一個按鍵一鍵搞定;無論任何韻母,也是一個按鍵一鍵搞定。所以任何一個漢字,都可以通過兩個按鍵的錄入,完成聲母、韻母的輸入。所以雙拼輸入法唯一要做的就是背誦一下聲母表和韻母表中多個字符的發音應該由那個按鍵代替,大約需要記憶20個左右的按鍵。 注音輸入法,和雙拼的想法几乎是完全一樣的:漢字是通過聲母和韻母組合構成。但是注音輸入法無需像雙拼一樣額外的記憶,原因是注音輸入法的每一個注音符號都是漢字的壁畫變形或簡寫,只要看到注音符號,猜都能猜出來它的大概發音,所以我只用了10分鐘左右就理解了、然後用了不到1小時,就記下來了所有注音符號的發音。 由於自己本來就習慣使用雙拼輸入法,這個時候只要將字母表用注音表代替一下,就完成了注音輸入法的學習、掌握、使用。一天不到,我就可以使用注音輸入法完成漢字的錄入了。 學會了注音輸入法的一個額外的趣事是:使用蘋果手機、注音輸入法鍵盤時,默認輸入的是繁體漢字,所以當我喜歡上使用注音輸入法輸入漢字之後,就被手機强迫的改成了使用繁體漢字輸入。這一點我現在還很不適應,主要原因是: 1、繁體漢字雖然也能看懂,能寫能讀,但是真的落實在自己日常輸入時,感覺自己的大腦有些不適應,眼見著一行行的繁體漢字在屏幕上,我無法連貫自己的思路,導致使用繁體漢字寫字,寫出來的總會不通順、或者不再是自己曾經的語言風格,這一點很有趣、也只有擁有這種經歷的人才能感受到吧; 2、繁體漢字雖然能讀懂,但是閲讀起來真的很累,一篇白話文、甚至就是一段水文,如果是簡體的,大概撇上一眼就知道内容了。換成了繁體漢字之後,如果只是短暫的一瞥,是不能理解的,總要耐下心來一個字一個字的慢慢閲讀,才知道説的什麽,這也是我現在所無法適應的。 不過這一體驗仍然有趣,所以我將繼續當前這一怪癖一段日子。

心中長草,想買硬盤

自己現在使用的臺式機已經是升級之後的,整體感覺非常滿意,無論是軟體的運行速度,還是編程開發,甚至包括Blender渲染,都較之前落後的硬件有了極大的飛躍。但是我現在使用的還是SATA總綫的硬盤,雖然也是SSD固態硬盤,但受限于SATA總綫的吞吐量,讀寫速度并不理想。而且另外一點,我現在的硬盤健康度只有85%,雖説還能繼續用下去,但心裏始終有些惦念。 其實M2.NVME的硬盤我大體瞭解了一下,它的隨機讀寫能力并不比SATA高多少,雖説能高出2-3倍,但這幾倍的讀寫速率提升也許并不能真的給人帶來很大的感官差異。因而對我、尤其對於囊中羞澀的我而言,硬盤升級并不迫切。 這就給了我足夠的時間,來對硬盤有些深入的瞭解,這樣可以爲今後購買硬盤提供一些基礎知識保障,不至於再像之前升級其他硬件那麽手忙脚亂、飢不擇食。也許三個月、也許半年之後,我會購買新的硬盤,現在這段時間將用於對硬盤進行充分的瞭解。這篇文章,就是這一瞭解過程的記錄。 一、硬盤與主板的兼容性測試 我以前真是不清楚有這種“兼容性測試”,在我看來計算機的架構是統一標准的,只要在一套相同的架構下,硬件彼此就應該是相互兼容的。然而自從之前自己遇到了“内存事件”,才發現原來主板廠商會爲自己的每一塊主板進行兼容性報告披露。 例如我現在使用的主板,在它的官網也提供了《硬盤兼容性測試目錄》,這份指導目錄裏明確了主板一定支持的固態硬盤有哪些。 雖然這個指導目錄并不完整,我也相信絕大多數的固態硬盤買回來應該都可以順利安裝、使用。但有一份官方的兼容性背書,心裏顯然會覺得更妥當一些。因而我將從這份兼容性報告中選擇自己要購買的硬盤。 二、關於硬盤的4K對齊原理 這並不是什麽必須要瞭解的事情,畢竟今天的固態硬盤出廠時就已經做好了4K對齊,而且作爲普通消費者只需要知道自己的硬盤是否處於4K對其狀態。但是我還是覺得再多瞭解一些沒有壞處,我想知道4K對齊的具體原理、具體驗證方式,所以這裏也會再畫一些時間學習一下。 三、硬盤Benchmark測試 同樣的道理,作爲普通消費者,只需要找到一款常用的測試軟體跑下分數就可以了。例如我也對當前自己的硬盤跑了benchmark。但是我很好奇這類跑分軟件的實現方式,如果可能,應該自己試著動手寫一寫,用自己的程式跑一跑讀寫速率,這樣也許能夠對硬盤的數據指標、硬盤的讀寫性能,有一個更充分地瞭解。 以上就是接下來這段日期,如果閑暇我將會學習、研究的方向。先做一個備忘寫在這裏,等有了時間再詳細展開推敲吧。

還是放不下那兩根不能用的記憶體

此次給自己的電腦升級,整體來説還算是順利的,畢竟如今的硬件體系標準統一,想出現翻車的事件還是很難的。但這次升級過程中還是遇到了一點小問題和困惑,主要是之前使用正常的内存在升級之後無法使用,雖然更換了其它内存解決,但我耿耿於懷爲什麽曾經好用的内存升級之後無法正常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