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一则:今天只写了十行左右的代码
今天写了不到10行的代码,是的,我没有敲错数字,就是不到十行的代码。而且我写的代码也不是什么高深、晦涩的代码,全都是JS中最基础的东西。而且在过去5天中,也几乎是一笔代码都没有写,今天本来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写,但如果一点儿代码都不写,对朋友那边实在是交代不过去,所以就在忙碌了一天之后,硬着头皮写了一点儿。 主要是对正在开发的微信小程序的一个页面进行了一点点的完善: 1、页面上的按钮可以在禁用和可用两种状态间切换 因为按钮是自定义的组件,所以在自定义的组件中增加了一个buttonDisabled状态变量,仅此而已,别无更多工作。 这个自定义的button其实在整个代码中的复用程度非常高,可以说是个基础的、频繁使用的组件。但是我之前对小程序的开发并不了解,而且也低估了小程序未来的潜力。因而只是随意的写了一些临时的组件。但如果考虑到今后要在小程序上再做一些工作,那么封装一些完善的、可长期使用的基础组件,将会是有益处的。 2、验证码输入页面上的四个验证数字输入Input中,当一个输入完成之后,焦点自动切换到下一个上 这个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实际上我现在的实现还存在很多问题,姑且这样实现吧。 3、页面上使用toast进行弱提示 这并没有任何的技巧,也没有使用NPM安装其他高级的第三方插件,就是利用wx.toast实现。 说起来真的是有些慌张,一天天的吵吵着没有时间,一天天的却不知道在做些什么、忙些什么。这个项目已经拖拖拉拉的耗费了快一个月的时间,如果剩下的一个月不能将这个项目完成,我似乎有点儿没办法向这个甲方、朋友,交代了。 本来想找找现成的项目直接复用一下,估计可能性也很小,只能继续硬着头皮往前挺进了。
日记:终止掉一个即将过期域名的自动续费
1、终止掉一个即将过期域名的自动续费 我刚工作的时候,公司老板是做域名生意的,那个时候受老板的影响,公司大多数员工也都会跟着老板一起注册各种各样的域名。我也不例外,效仿着同事们注册域名、做网站。 但是这就好像天下任何的生意和买卖一样,你能见到老板做的成功,那只是表面。其中具体的细节、操作技巧、经验,是看不到的。因而老板的域名买卖虽然做的风生水起,但我却从来没有学到其中的精髓,只是跟着胡乱的注册了很多的域名。 这些域名起初并不觉得是个负担,因为注册的日期分散,续费也不贵,基本上每个月也就几百元的支出,相对我的工资而言,这些域名的续费可能比每个月的电话费都要少,所以这么多年就从未关心,任由它们自动续费。 这使得我对域名服务商发来的续费通知早已麻木,反正每个月都有域名到期、需要自动续费。服务商也就是自动发邮件告诉我哪些域名快过期了、哪些成功完成了续费,而我连看都没有看过,更没有关心过究竟在这个事情上花了多少钱。 今天又收到了一封域名即将过期的邮件,却让我猛然警醒——这么多年来,每个月都白白浪费了几百元,换来的……什么都没有换来。 所以我当机立断进入自己的域名账户,将那个即将过期的域名的自动续费计划终止掉了。我以后也不会再购买新的域名、而且会时刻关注即将到期的域名,只要到期就让它们自生自灭,不会再花钱供养它们。 但是我最近又开始做网站,例如当前这个网站,就是最近才开始制作的。对于这次开始重新启动做网站的“业余工作”,只是因为实在无聊、实在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我想自欺欺人地说——你看,我还在互联网相关的行业中工作呢。 然而事实上我早就已经不属于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了,我其实已经真真实实的不如到“灵活就业”的范畴,计算机也好、互联网也罢,如今客观来说其实只是我用手机消磨时间的媒介,它们的发展和风向,与我而言早已没有任何关系了。 这些现在仍然坚持、用以自欺欺人的小网站,就当是我的个人业余爱好,继续保留吧。不过等到我手中那一大批“雪藏”的域名全部终止掉、放弃掉之后,也许当前这几个正在制作、维护的网站,也会关停,到那时,我就可以真真正正的说:我的工作和互联网没有关系,我对网络的了解,最多也就局限于每天刷刷视频、看看新闻。 2、我还有什么不敢承认的呢? 无论是上面提到的,还是之前日记中提到的,多次提到自己不敢承认自己的现状、自己总是在自欺欺人。我现在真正的主业其实就是户外体力劳动,我早就已经自认了。可自己的内心偏偏不甘愿承认它。 最大的表现就是:我如今每次上工,都心生惶恐——总觉得自己是在贪玩、耍赖、不务正业。每次坐在小电驴上等待派单时,总是会有一种负罪心理,认为自己是在不务正业的户外纳凉、玩耍。总是三不五时的打开手机的电子邮件客户端或微信,期望看到某些甲方、互联网行业人员、朋友或网友发来的消息。 其实如上所有的期盼,都是自欺欺人。哪还有什么“工作上的伙伴”给我下达“工作指示”呢?真有联系的,大多数都是广告、推销、或者纯粹的朋友间的闲聊。偶尔有一些“互联网行业”人员发来的消息,也只不过是无偿咨询或问题咨询罢了。 面对他们的咨询或问题,我总会非常严肃的、不嫌啰嗦的回复。这种回复其实仍然是我的自欺,我想借此证明自己还在做着互联网相关的技术工作。 这是多么可笑的行为,一个跑外卖的老哥,还有闲情逸致给互联网行业的研发人员指点江山呢? 在对自己的定位一天天逐渐明朗之后,我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认为自己只是工作之余找个兼职跑一跑、动一动。到此时此刻已经认清了自己的主业应该专心于手中的派单、商家的出餐、还有顾客的地址和备注信息。 脑子里也应该从当初的风向、行业、趋势、风口,转向现在的路程、里程、单价、热门商圈、顺路单、返程单……从当初每天能跑出一包烟、每一趟都只接一单以安全为前提的玩票想法,转变成如今的挂上两单保底、三单最好、四单千万别超时。 曾经每天下楼还会关注空气质量、气温和紫外线指数,现在出门只看是否高峰、是否周末。要知道一天30元赚个烟钱的心态和一天200元的嚼果儿,这之间的差别巨大,巨大到连一个即将过期的域名是否需要续费,都要重新审视、斟酌。 3、想买个新的二手手机 手中的两部手机分别是iPhone6S和redmi8A,速度有些慢,想换个更高配的手机。这两部现役的手机要替换,肯定是先要将iPhone6S替换下去。可是新手机我却买不起Apple品牌的了。 哪怕是二手的Apple,看了下iPhone8之类,也要大几百元才能搞定。这对我而言十分难以接受。所以今天我就一直在看自己iPhone6S手机中的APP,发现其中真正使用的APP可能不过5、6个。 所以这几天要将这5、6个比较日常使用的APP分别找到它们的android版本,装在redmi8A上,这样我就可以不再使用Apple品牌的手机。 当然,如果真能完成上面的系统平替,其实我也就不在需要两部手机,平日只拿一部Android手机,也就够用了。
用于平日备份生活照片的移动硬盘估计快坏了
晚上本想回到家,舒舒服服地吃口东西、喝口水、休息休息,本想如此轻松片刻之后再回到办公室继续工作。结果鬼使神差的访问了一下老婆的移动硬盘,这一访问才发现:她的移动硬盘已经出现了损坏的警告信息。 我没好气的数落了她一顿,便带着她的硬盘回到了办公室——对硬盘上的所有文件进行备份。 其实这块硬盘上并没有什么重要的信息,至少在我看来上面的信息完全不重要,只是老婆平日的拍照、录像,大多都是家庭生活的,她竟然拍摄了有如此多,近2TB的内容。想将如此多的文件复制到我的磁盘上,并不容易,估计还要好几个小时才能搞完。这令我的心情更加烦躁了。 1、为什么要录制如此多的照片又不做后期处理呢? 如果是为了历史留存、纪念,为了让自己在今后闲暇时能够回忆与观看。在我看来应该将这些照片整理好,做成有趣的电子读物,而不是一张张原始尺寸的原图,如此巨大的原始文件不仅浪费空间,而且今后也许根本不会再花时间和精力观看。 这笔“信息遗产”对于子女而言显然是宝贵且珍贵的,但这只是父母的想法。子女并不一定会对这些信息感兴趣,再未来的孙子辈,估计就更不会拿这些信息当回事儿了,他们不会看,看也不会一张张地慢慢品味。 所以这些信息其实都是自己觉得有价值的,外人、子女,对这些巨大的文件只会认为是个“压缩包”或“目录”,除此之外别无它感。 2、这次备份之后,我将又给自己添一个工作 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总会有这种想法,所以我在没有完成自己的想法之前,是不会要求别人做任何我认为“理所应当”的事情的。所以此刻,我想估计未来的一段日子,我将会慢慢整理今天收到的这2TB数据,将它们按照我期望的形式重新制作。 待到完成了这些信息和文件的整理和输出之后,也许就是由老婆陪伴着我、或由我的孩子们陪伴着我,慢慢翻看这些经过整理的“书籍和回忆”。 3、讨厌的mac os索引文件 仔细看当前这上百万的文件,不难发现他们占用的磁盘空间虽然是2TB,但实际的尺寸并没有这么大,而且实际的文件数量也少许多。其中几乎有50%的文件数量都是mac os创建的文件缩略图索引。 和windows系统不同的,mac os是对每一个文件创建一个缩略图,而windows是在当前目录中创建一个“索引数据库文件”,无论当前目录中有多少实体文件,都只用一个数据库做信息索引。而mac os的一个文件一个索引的策略,导致磁盘上文件数量提升一倍。 这不仅是对磁盘空间的巨大浪费,而且在进行文件复制的时候也会增加很多时间开销。我想一键删除这些附加文件还不行,因为我老婆实在太喜欢整理目录结构了,她设计的目录结构层次繁复、数量众多。 写个脚本去逐层目录的遍历、删除这些文件呢?嗯,想法可行,但我现在哪有这个闲情逸致写程序呢?我现在恨不得赶快将这众多的文件尽快备份完,我可没有闲心对比怎样一个操作流程会更加的高效,我只想让我的电脑尽快一些,我甚至连看都不想看屏幕一眼! 4、这些文件其实并不算大、也不算多 仔细想想,其实这些存储下来的文件虽然看上去很多很多,但其实并不算多;看上去非常巨大,可实际上也不是很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已经是2024年了哈。 随着日子一天天的想着“未来”发展,科技、尤其是电脑科技也是日新月异的。其实我现在之所以觉得文件多、大、传输慢,是因为我手中的电脑、网卡、网线、存储器、硬盘、阵列……都是多年前的产品,并没有与时俱进的跟着科技的步伐进行更新。 也许是5年前、又也许是10年前买的这块移动硬盘了吧?当初购买之后就一直在使用它。对于这种存储设备,更合理的做法是使用2-3年,无论它是否出现故障,都应该再购买新的产品,购买新产品的时候要选择当下最先进的总线、设备,如此每2-3年进行一次全部数据的迁移。 2-3年产生的数据增量,在常规使用程度的限定下,其实是追不上科技的迭代速度的。所以每次进行数据迁移时都不会感到“漫长”。同时要注意的是基础硬件设备:例如网卡、网线,也要随着更新换代而同步升级。 但我此刻呢?实际上是用着十年前的备份设备和传输总线,进行着也许是3年前的数据产量。这就显然会感到有种小马拉大车的疲惫。换句话说,如果我现在的网络传输速度不是15MB/s,而是200MB/s;磁盘读取不是40MB/s、也是高达600MB/s,那当前的数据备份也许就会觉得十分轻松了。 如此想来,我不该怪罪老婆是拍照狂魔,而应该检讨一下自己的硬件设备为何如此落伍。也许我应该尽快对手中的电脑和硬件设备升级才是。 5、今天的工作计划泡汤了…
日记:对于中年人而言,时间真像在飞逝
1、对于中年人而言,时间真像在飞逝 上学的时候觉得一天天过得真漫长,时间多的用不完。事实上似乎也的确如此,上学的时候每天都有5、6门的学问要做,代数、几何、中文、英文、美术、音乐、地理、历史……在这么多不同的科学门类同时学习的情况下,还有时间和同伴玩耍、打闹、去网吧、狂公园、吃夜宵、打台球…… 那个时候的时间就好像静止的,一天从早到晚都在做着各种各样的事情,日头却始终挂在天上,迟迟也不肯落下山去。 上学的时候没有钱,去哪里都只能走着、汽车、或者坐上几站的公交车,这些出行方式显然比私家车更慢,可那时的时间就是缓缓的,丝毫不用担心时间不够用。 一个学期,不仅能玩能闹,还能看很多很多的书,做很多很多的题。每年临近假期,收拾书桌书架时,会发现自己竟然做过那么多的卷子,层层叠叠少说也有几落。 可如今呢?如今我想看哪怕一本书,想做哪怕一个章节的习题,竟然也都要耗费多天、乃至几周的时间。如今的时间过得太快了。相比于上学时,感觉长大后的时间在飞逝。内心焦急,但无论怎样争取也争不到时间。 又是一天,又是一周,又是一年!每每看到自己的学习进度时,我就会惊诧时光的宝贵。虽然每天都在尽可能挤出时间来阅读,但那本书就是看不完、翻不尽。稍一晃神,又是3天没有任何的进展,如果按照当前的学习进度来看,我若想将那本书读完,至少要到明年、甚至后年才能完成。 而真的等到明年读完它时,我估计前面的章节又早已因为时间的流失而已经忘记了。如此下去,如今想要掌握一个科学门类的入门知识,都难比登天。如此看来,还真要佩服拥有着“新手光环”的少年。 今天我能否抽出时间继续阅读呢?恐怕很难! 我先要完成一个甲方的项目调整、还要再给另一个甲方做一些工作、可现在已经是晚饭时间,等待着我的还有家务和陪伴家人,甚至如果可能,还要洗个热水澡——我已经在这样高温闷热的季节中将近两周没有洗澡了——实在抽不出时间来。 时间啊! 2、调整awstats能够完成IP地区统计 自上次完成了awstats的log从common到combined的调整之后,我就一直在想引入GeoIP库和插件,这样就能统计出访客来源。昨天开始做,今天完成了。 工作完成之后觉得是“顺利完成”,但实际上过程中并非那么顺利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并且卡住很久。主要问题在于我使用的是amaon linux 2023发行版系统,这个系统中想要通过perl的cpan完成模块安装,但其中一个基础依赖已经被移除了。 此刻完成工作后觉得容易,但卡住时就很痛苦——网上没有相关的文章介绍这个事情。所以当时只能自己慢慢摸索,好在解决,并写了篇blog分享一下。若与我环境相同的人遇到相似问题,也许就能节省一些时间了。 3、对当前网站博客的模板进行了些许调整 这并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只是通过模板调整,去掉了页面侧边栏中的tag云模块。之所以要剔除这个模块,是因为我发现这个网站已经被搜索引擎收录了,但是收录的页面并不理想,文章页收录的少、tag页收录的多。 这种收录结果对于网站而言有利有弊,利是可以自欺欺人的以为自己的网站被索引数量多、页面多。但客观而言它并非真的就是实际内容量多,只是一个假象。所以这种自欺欺人也好、数字成就也罢,在我看来没有意义。我更期望的是有用的文章直接被收录,没有用的tag页、已经没有价值的文章,不被收录才好呢。 既然想公开自己的日记,那就应该让自己的碎碎念留给自己,让真有价值的文字(虽然少,但终归可能还是有一些文章多多少少有一些可为分享的价值)展现给朋友们,这样的网站才能为人们提供便捷、节约时间。否则就成垃圾站、只会浪费别人的时间了。
《指环王:王者归来》读后感
继《双塔奇兵》之后,又花了大约12天的时间读完了魔戒三部曲的第三部《王者归来》。相比于前面读过的同系列故事而言,这个故事花费的天数更多,但实际上阅读速度其实是更快的,如果中间没有穿插其他的工作和事情,只阅读小说,这个故事我大约可以用5天读完。 我现在对自己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已经越来越有信心了,正满心期待着下一个好故事旅程的开启,不过那是后话,现在我所要做的,是先将《王者归来》的读后感写一写。 这应该算是《魔戒》系列的尾声,但并非最后一个故事,因为在这本书中实际上还包含着相当篇幅的附录部分,虽然我很想做扩展阅读,但毛躁的内心总在对自己说“别管什么附录了,你已经读完了,你胜利了,你又拜读了一本著作,快去发博客炫耀一番吧”。 于是,我就是在这样的小心思的驱使下,自欺欺人的宣告——是的,我完成了从《霍比特人》到《魔戒》的通篇阅读,我现在已经可以宣告自己重拾了阅读的兴趣! 在第三部中,原著要比电影丰富许多,电影只在末日火山销毁了那枚戒指之后便结束了,但在原著故事中,战争之后还有很多情节,人们要为从此开始的新生活着手、准备,有爱情、有婚姻、有家园的重建、还有遗留问题的解决。 尤其是巴金斯在白城完成国王加冕之后,还有相当长的归途,这条荣归故里的回乡之路在电影中并没有展现,而在原作中,这条回乡之路实际上是完整的展现了出来,将一路探险又逐一的回放、回访,以令故事最终能够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看《魔戒》电影时,我就有着一个巨大的困惑:为什么三部曲中的前两部画面那么美,拥有着中土世界的广袤和恢弘,然而到了第三部影片时却充满了压抑和灰暗,甚至可以说最后一部影片与前两部格格不入,完全没有美感可言。 直到读过原著才理解,电影中只展现了很小的一段旅程,仅占文字版故事的40%左右,而其余大篇的战后故事都没有影像展现,其实巴金斯的归乡之旅才应该是这个故事的主要部分。正如它的名称“王者归来”一样,这不仅是白城的王者归来,也是巴金斯的归来,是善良人类的归来,是新时期的到来以及胜利之后新的中土大地生命的归来…… 这一切加起来,才是最终的“王者”,如此进入的“未来”是美好的,是充满了愿景和希望的。 电影中没有表达出这一点导致了电影的三部曲有些画面的失调,只有阅读了原著小说之后,才能够感受到它的画面远比前两部更加壮美。但是读过小说,又带给我一个新的困惑,和电影相似的,第三部在我看来又有一点与前面格格不入,那就是人们说话的语气和口吻。 明显的能够看出这个故事中人们说话变得更加严肃,不会再随口称呼对方绰号或代称,而是会用“大人”、“大爷”、“少爷”等这样的尊称,无论谁对谁说话,即便是白城的阿拉贡对诊疗院的院长,也都会毕恭毕敬的称呼对方为“大人”。这让我有些不理解,也觉得好笑。 也许是因为这些大时代中的小人物们在经历了自己的旅程之后,都有了成长吧,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成熟了”。从不知天高地厚的毛头小伙,长成了守卫、大人、显贵,所以自然而然的,说话也就显得更加正式、严肃了。 这种成长也许是事实,但带给我的感觉却不好。因为我是在与他们一共成长的啊。他们用了一年、甚至三年的时间完成了一段自我成长的旅途,而我只用了短短十几天,所以我的内心是难以接受他们的变化的,甚至可以说与他们有些脱节、无法跟上他们的变化,以致令我感到与他们具有了差距,不敢在于他们直视了。 这也许是这部小说令我感到些许遗憾的地方:本以为最终我会成为他们的朋友,没想到他们成长的太快,以至于我最后只能远远观望,而不敢上前与他们交流、攀谈了。 话说回来,这终归只是一个故事,巴金斯、山姆、梅林、皮聘……将他们的探险展现给我、带领我快速领略了一遍中土大地。我跟得上也好、跟不上也罢,这趟旅途终于告一段落。接下来我还有自己的旅程要走,而我的旅程才是真正令我成长、属于自己的故事。 接下来,我想先暂停中土世界的探险,画一些时间在其他故事的阅读上。最近一直想阅读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所以这便是属于我的,下一段阅读旅程。
日记:今天对服务器上的日志进行了些许调整
一、Awstats 前阵子慌忙地将Awstats部署在这台服务器上,然后就没有再敢动过它。原因是我已经好多年没有搞过web server的配置、更没有动过有关Perl的程序,所以对于Apache的配置、Linux的操作已然是陌生的了。当时能够将这个统计模块运行起来,也完全是依靠运气,它是怎么被运行起来的我也不确定、如果当时运行不起来,恐怕我也很难追查到原因。 所以既然能够将就使用,我也就不敢再乱动,心想就让它先跑着吧。 但是经过了一个月的运行,虽说它能够稳定的运行,可是对我而言却十分的不友好。因为这台服务器的Apache我使用的是Common日志格式,记录下来的信息非常少,几乎无法通过日志获取到任何有价值的数据和分析结果。 所以当我眼睁睁的盯着访问日志看了一个月之后,终于忍不住。今天将Apache的日志从Common更改成Combined,这样留存下来的访问信息会更丰富一些。 然后炸着胆子对Awstats的配置文件进行了一下调整。好在没有出现问题,依然能够正常的完成分析,并且得到了我期望的结果——能够对服务器的流量细节进行分析了。 为什么说“炸着胆子”呢?原因就在于,其实我对cgi-bin程序的运行一直不了解,如果往回追溯,即便是追溯回20年前刚刚接触计算机时,我大概就是从那时起,就对cgi-bin这个目录存在着不解,不知道它的权限是怎样设置的、也不知道apache中如何配置能够完成让这个目录里面的脚本正确的、正常的运行。 到了今天依然不解,虽说花些时间研究一下应该能够了解,但就是没有腾出时间、踏踏实实的看过。 这不能归罪于我的懒惰,我倒更想说是因为这些程序、模块的配置文件做的实在太傻瓜化了,通常情况下只要改一改“默认配置”就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今天,我也是几乎什么都没有做,就是改了一下配置,就达到了想要的效果。 如果改一改配置不能达到效果呢?那就放弃改动,让它恢复到原始的状态去运行罢了。 事实上,这么多年对计算机的操作,大多数软件或程序,都能够“运气非常好”的完成仅通过配置就可以搞定。所以其中的原理和工作方式,便从来没有深究过了。 有些时候,运气不好,程序并不能仅仅通过修改一下配置就正常的运行、达到预期效果。这个时候也不会去深究,大不了换一个别的开源项目,再试一试。总能找到设计的非常人性化的项目,你无需过多的学习,就能让它傻瓜化的运行起来。 正是在这种“运气”的作用下,人变得十分懒惰、依赖。 二、CRM 又如今天我想用CRM系统做一些自己的客户管理和挖掘工作。于是便从网上搜索了一下成熟的、开源的CRM,结果大约找到了10款。这十款CRM中有2款是提供了在线预览功能的,于是这2款变成了我接下来准备“撞运气”的目标。 一款叫做Monica、另外一款是SuiteCRM。从名字上看,Monica一眼就能知道是个精明强悍的“女助理”,她的名字令人感觉十分讨喜。后面一款则是在它的Live Demo上吸引了我——功能是否丰富。 于是下载之后,分别尝试了一下,Monica并没有“傻瓜化”的完成安装,而SuiteCRM近乎于顺利的完成了安装和部署。你看,我的运气总是那么的好,又没有必要去深入推敲PHP语言了呢。 就是在这样好运气的帮助下,现在我已经拥有了一套功能强大、使用便捷的CRM系统。往后一段日子,我将用它进行当前客户的整理,期望能够从这些潜在客户中,挖掘出些许的商机,令我有事可做、不在惶恐。
日记:买书与读书若干生活记录
前几天逛书店,发现一本不错的口袋图书,《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如果放在以前,偶尔在书店中看到这种比较有趣又精致的图书,我似乎不会纠结,会直接以原价买下来。而这次我只是随手翻看了几页,觉得确实不错,但又默默的放回了书架上。 回到家中之后,上网从网上书店找了一个最便宜的店铺,下单。今天收到了快递包裹,《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已经在我手中了。 拆包裹的时候,我和老婆半开玩笑地说:“如今真是没了出息,做了一件自己觉得特别丢人的事情”。 我曾经一直觉得线下书店要想持续运营下去,需要的就是读者的自觉——当你觉得某本书好的时候,如果是在哪个书店第一眼看到的、就应该在哪个地方下单购买。纵使网上有更便宜的,也不应“货比三家”,否则大家都在线下挑选、而换到网上购买,线下书店就成了纯粹的“体验店”,而且体验还是免费的,长久下去线下书店只能走向倒闭。 这种自觉应该来自于某种看不见的约束,而这种约束应该是欣欣然的付出。如今我却没有了那种甘愿的付出,反倒贪起了小便宜。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是毛姆写的一本阅读随笔,其中推荐了大量为人共识的经典文学著作。但是无论这种随笔、还是其中提及的文学故事,其实在我看来都是“闲书”,以前我很少看这样的“闲书”。更多的时间我只喜欢看一些“数理化”方面的教材。 纵使偶尔看一些世界名著,也看的非常少,而且每每读过哪本名著之后,总会让我觉得一头雾水——这也能叫名著么? 例如我大约读过《悲惨世界》、《威尼斯商人》、《傲慢与偏见》、《简·爱》,但没有一个故事让我觉得精彩,甚至这些故事总给我一种荒诞、不真实的感觉。即便偶尔觉得故事真实、也总隐约觉得这个故事不好看,接受不了故事的价值观。所以我一直搞不清“文学名著”究竟有什么优秀、能让它们为人所乐道。 和这个类似的,我对音乐也一直没有办法理解:为什么某些乐曲是好听的呢?好听在哪里呢?我曾花时间特意耐着性子倾听过一些音乐,但听过之后也就结束了,完全没有意犹未尽、想再听一遍的想法。所以我曾一度为此苦恼:为什么被视为经典的作品,却无法吸引我的兴趣?是我不懂得欣赏么? 看到《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翻看了几页之后,让我觉得也许毛姆能帮我解答我的困惑:他会说出他为什么喜欢某些作品,这样我就知道别人是怎样看待、如何欣赏这些名著的了。 这是令我期待的事情:也许在毛姆《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指引下,我能体会到应该如何阅读,并且真正的阅读基本好的故事,从而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避难所”,这样我就可以沉浸在某个属于自己的思维殿堂中,享受那短暂的快乐。 不过即便做不到、欣赏不来——也许就真的是每个人的品味、价值观不同,我也许对所谓的“世界名著”不在一个频率上。也不要紧,因为它并不影响我找到属于自己的“避难所”。 我早在今年初就已经开始读“闲书”了,只不过不是那些我尚未懂得欣赏的名著,而是现代故事或诸如《魔戒》这样的科幻、玄幻类作品。我似乎已经从这些有趣的故事有所受益——它们的确能够让我每天不再焦虑,让我能够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下,留出一分可供自己主宰的世界。 这种看似浪费时间的阅读,只是我曾经的想法:曾经我一度觉得只要是“数理化”之外的读物,都是杂志、是浪费时间。但如果将眼光放的长一些,例如一辈子。这种阅读也许是值得的,它会令人感到情感和思想的世界更加充实,更加丰富。纵使没有行万里路,但在脑海中已经游历过诸多的人生、见过世间百态。这也许也是一种收获,放眼人生的维度,这种收获也许会更加感到满足。 今天没有像以往那样用研磨器将咖啡豆研碎,而是直接整颗豆子的放在水中,任由沸水慢慢的炖煮咖啡豆。 慢火炖煮出来的咖啡喝上去寡淡一些,缺少了厚重香浓,别有一番风味。
日记:自己不喜欢的项目做起来真的是很辛苦等
一、自己不喜欢的项目做起来真的是很辛苦 最近忙完了electron.js的项目,又开始了一个新的项目开发,要做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开发。其实大家的原理都差不多,所以上手应该没有什么难度,但这个新的项目,我才只做了几天,就已经做的没有了心情。 首先就是微信小程序开发使用的开发环境,用得很辛苦。我的电脑配置低,所以IDE环境运行起来就比较的吃力,很慢不说,还经常崩溃。有的时候页面刷新不出来,就很难判断是程序的问题呢、还是IDE崩溃了、模拟器出现僵死导致的问题呢。 傻傻的等待、或者重新启动几次IDE,才能判断出来究竟是哪个环节出现了异常。这就令开发思路受到了严重的干扰。 要知道现如今的NPM为底层的应用,其分层是很多的,所以开发的时候人就会陷入“多重人格分裂状态”,要同时扮演多个角色、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思考,硬生生地将一个人的大脑变成了并行的多个子脑,才能完成一个简单的页面实现。 在这种高注意力的时刻,却还要考虑是自己的程序有问题、还是模拟器死机了,又或者需要中断开发重启模拟器,其痛苦程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感受到。 上面的开发环境本就已经令人疲惫了,而这个新产品的原型设计更令我反感! 这么多年的开发经历让我觉得——程序员有的时候真的是很卑贱的。程序员总要听命于产品设计人员和前端设计人员。而那些“感性”的人,思考问题往往只会在“绚不绚、酷不酷”上做文章,很少照顾程序员的情绪。 例如当前这个项目,本身就是没有开发费用的,时间又紧任务又重,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就应该尽可能简化设计? 然而这个“朋友”却明知没有钱、还偏偏不舍得。将软件设计的非常臃肿、功能繁多。而前端设计师又没有任何的“设计能力”,将前端页面设计的十分“华丽”。 不是你能够设计出“华丽”的页面就是高手,能够设计出华丽的页面实际上只是效仿能力强,市面上别人家的页面怎样设计的、你就效仿者怎样克隆过来。这样复制出来的页面效果当然是华丽、漂亮的了。但是这些华丽、漂亮的页面究竟是否适合当前的项目,是否应该在当前的项目中使用呢? 当前是一个没有费用、时间紧迫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整个页面中充满了异型的按钮,不断地变换布局形式,用尽了所有的原生的、非原生的UI元素,这是在做产品的设计么?这只是在堆砌UI的样式,甚至是在炫耀UI的极端表现力。 实际上这样花里胡哨的前端页面如果要我去“设计”,我也是可以实现出来的。就好像要我去写一本小说故事,目的不是将故事讲清楚、而是要融入所有的成语,只是为了让故事中用到的词汇更多、篇幅更长,这样写出来的故事,精彩与否放在一旁、目的已经不纯粹了。甚至可以说,这样写小说的目的并不是讲一个精彩的故事,而是为了赚取稿费。 所以在我看来,那个前端设计人员并没有动脑子,她甚至都不知道应该如何从本质出发对产品进行设计。 这样的项目做的我真是不开心。 二、看到一位老友最近又在做新的项目 我与那位老友已经十多年没有联络过了,虽然每天在网上还能看到,但总是有些抹不开面子打招呼。所以只是默默的关注着他。 最近看到他又开始做新的项目,其实他的这个新项目我可能是3、4年前就大概看到过。当初并没有感觉有什么新奇、有趣、有价值的地方,只是觉得他“财务自由”了,人也就闲了,也许是实在闲才做了些令人摸不着头脑的玩闹。 但是昨天访问他的空间,发现这几年下来,他从未间断对新项目的持续更新,而且已经初具规模。现在再看上去,才发现他所开发的新项目,已经有了相当的数据积累和技术积淀,无需他说,我都能看出其中的价值和前景。 只觉得人与人的差距真的是太大了,他能够做到财务自由并不是依靠运气,而的确是眼界和执着,诸多优秀的品质叠加之后再配以勤劳获得的必然回报。 他的这又一次“征程”看得令我自惭形秽,只觉得自己多年的技术生涯简直可以说是碌碌无为的。我自己偶尔能够做出一点点的收入,就会沾沾自喜。又或者完成了一个产品的雏形,就扔在一边觉得已经再无必要深究了。这样的懒散怎么可能掘到深井中的水源?我这样浅尝辄止导致自己的生活越来越窘迫,显然是早已注定的。 所以我又一次勉励自己:要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的着眼于手中的、眼前的工作。当然这种自勉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真要想做到,还是要自我约束和高度的执行力,才能成真。
日记:罗嗦的学习笔记等
一、罗嗦的学习笔记 今天写了一篇《“微分和导数”相关章节内容学习笔记》的学习笔记,写的那叫一个啰嗦,一句话翻过来覆过去的表达,生怕说不清楚。 我身边的朋友都会嫌我说话啰嗦,觉得我好像个老太太一样反复的、用不同的表达方式的,重复的阐述一个事情。你看,就连这句话也是这样,我总会反复的对一句话进行重复。 但是没有办法,我担心自己说不清、更担心今后会忘记,所以为了让今后自己还能够想起来自己在说什么,就要不断地变换表达方式,将一个概念重复的、一遍遍的定义。 但是与我这种极端做法相反的,是另外一种人格:认准了一种表达方式就不会再调整。有的时候在网上我会遇到他们,在交流的时候对方说了一句话,我没有理解。这个时候我会让他换一种表达方式再陈述一遍:但是对方就不会更改表达的方式,只是一字不差的再次重复。 我不是没有听清楚,我是没有理解。说一遍我无法理解,再说多少遍,我都是无法理解的。这个时候只有更换一种表达方式,才有可能让我理解。 还有一种情况是,我虽然理解了对方的意思,但不确定是否真的理解了对方的意思,所以期望对方能够换种表达方式重新说,这样通过几种不同维度的陈述,如果每一种表述都指向一个结论,那我就能够确定是理解正确的。 可对方偏偏就不会更换陈述句,只会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令我苦恼。 二、最近完成了一个基于Electron.js的小软件 甲方要的功能,我在选型阶段选择使用electron.js进行开发。这个脚手架的确很方便,非常快的就完成了需求。今天交付甲方进行测试,虽然测试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但不严重,都很容易解决,并且有把握能够解决。 本来想在开发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都记录一下。但是因为开发的实在是比较容易,又快,所以没等做备忘和笔记,软件已经做完了。 现在只能再查漏补缺的回忆这个软件开发过程中可能值得记录的地方,然后再抽时间慢慢补充文档了。现在先备忘一下今天遇到的问题:如何在electron.js打包阶段,生成win32版本的运行文件。 之所以遇到这个问题,是electron.js默认打包出来是x64架构的,但有人依然在使用32位的系统,所以就要分成两个不同的架构分别打包。当然这个脚手架本身是支持跨平台的,所以我不用担心迁移问题,甚至跃跃欲试想顺便将mac版和linux版也都打包出来,这样给到甲方的时候,还能显得我的工作做的多、产品生态做的完善。 三、买了几本书 其实我最近生活十分拮据,所以真不想乱花钱。但是越是没钱心里压力就越大,心理压力越大就越想花钱缓解焦虑。所以我最近是没少乱花钱。买了好多零食和饮料,还买了一些图书。 不过这些书估计也不会看,就好像我书柜里的很多书,都是各个时间段闲来无事、心血来潮买回来的,但是买回来之后也就尘封了,从未看过。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喜欢“自欺欺人”,觉得书买回来了就是已经阅读过的了。还或者就是每次买回来的书都会在热血沸腾时期翻上几页,但很少有通篇读完的时候。别人这个情况是否严重不清楚,但我应该是这样的,很少读完过全本的图书。 前阵子意识到自己这个毛病之后,我就一直在坚持阅读,期望能够在今后,踏踏实实的、有始有终的读全基本书。 所以以后再读书时,我会写“读后感”,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强迫,也许能让自己养成阅读有始有终的好习惯,也不至于花钱之后再有自责心里——你看,我又花钱买了一本“隔热垫”放在床头。 四、CodeIgniter框架中的一个细节备忘 还是欠一篇blog,没有时间写,先当成日记备忘在这里:在CodeIgniter中,modal层中的数据库语句构建,如何构建带有括号的条件部分、如何将构建出来的sql语句完整的展现出来? 以上只是备忘,具体内容待有时间时,再补录。
日记:更换打印机墨盒等
一、更换打印机的墨盒 打印机的墨盒耗尽,买了三个新的墨盒。这种日常耗材其实还是挺消耗资金的,只不过以前从来没有算计着生活过、也就没有什么感觉。最近可以说每一笔钱都要在手中拿捏很久,从未关注过的花销也就被注意到了。 像这个打印机的墨盒,我以前就从来没有意识到还要更换。似乎从买了打印机之后就一直在使用,所以我曾经甚至一度认为打印机是没有耗材成本的。前几天老婆对我说家中的打印机没有墨水了,我才意识到,这东西还要定期更换墨盒。 以前为什么从来没有关注过、甚至没有注意到呢?于是我打开自己的网上购物历史记录,发现的确经常购买墨盒,而且以前买的都是大容量的,一个墨盒近300元,一次更换大约需要花掉800元,从来没有引起过我的注意。 如今,买墨盒也要推敲斟酌很久,我在第三方墨盒、灌墨汁、正品小容量三者之间举棋不定,犹豫了整整一个晚上,最终买了正品小容量的,3个墨盒大约花了500元。 二、令人不悦的买家 我的网店中基本上每天都会有咨询者、购买者。这是令我开心的事情,我当然也十分乐意与买家进行交流。 但是那个网店平台却比较讨厌,它是很大程度的倾向于讨好买家,而苛求卖家。例如在线消息,要求卖家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回复。如果超过了规定的时间没有回复,则会对卖家的店铺进行降权、进而减小卖家的销售业绩。 所以我就总会和买家留下电话号码,告诉他们如果可能,尽量用电话与我联系。但是有买家却偏偏不爱使用电话、微信这样的工具,偏偏使用电商平台提供的那个又难用、又麻烦的IM工具与我联系。 最近就遇到了一个买家,他其实已经不是在我这里购买商品了,而是纯粹的闲聊。我也很明确的告诉他,如果闲聊可以用手机号以及微信与我联系,可他偏偏就是用电商工具和我聊,聊的我的服务分被拉低很多。原因是我没有办法及时的回复他,而他却乐此不疲,也不知道是诚心的、还是习惯性的。 另外那个IM工具里面竟然还有一个非常“自以为聪明”的设计,就是在交流过程中,如果使用的emoji表情是哭、沮丧之类的,竟然会被判断为买家有不好的购物体验,从而对卖家进行评分降权。可实际上买家只不过是在和我正常的交流、并且只是在表达他在其他事情上的沮丧,与同我的交易和我所出售的商品毫无关系。 这却对我形成了降权操作,这种设计在我看来简直就是丧尽天良。当然我也可以选择无视买家的闲聊,只与他们进行商品层面的对话。但这与我开店的初衷是相悖的,什么是商店?有人情味的才是商店,如果没有人情味,那是自动贩卖机。 三、牙齿扫描 种牙到了最后一个阶段,制造牙齿模型。医院通知我去做模型,我便去了——在暴雨中去的医院。到了医院之后已经是落汤鸡一样,医生对我印象颇深,因为我按照预约的时间去他那里,也是暴雨、也被淋成了落汤鸡。 下一次再去医院,无论天气预报怎么说的,我都带着雨伞过去,以防再次被淋。 到了医院之后做牙齿模型,用了一个非常先进的仪器,至少在我看来是非常先进的——直接通过图像扫描完成全口腔的模型生成。从医院回来之后,我便上网搜索了一下,才后知后觉的发现这个扫描仪原来早就有,只不过因为价钱昂贵所以平日并不多见。 拥有这个扫描设备的人往往会对外提供“反向扫描建模”服务,也就是翻模,我以前一直以为模型都是通过雕刻或绘制制造出来的,今天才知道还有这样的高科技设备,这也许就解释了为什么会有很多商品能够被快速的复制出来。 如此高级的设备我也想拥有一台。 四、最大公约数 和牙齿扫描时发现有3D扫描建模设备一样,最近我才知道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除了穷举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方法。这一次又一次地新奇发现让我越发的感觉自己实在是无知。 我不觉得我的眼界有局限性,但为什么这些新奇的事物总是让我感觉自己十分的无知、好像井底的青蛙呢? 见过了,也就觉得不足为奇了,也就觉得理所应当地知道。甚至会觉得没有见过这些东西属于十分不正常的,正常的现代人谁不知道这些呀?可偏偏还真就不知道,我活了四十多年,第一次知道还有3D扫描建模设备、第一次知道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可以通过辗转相除得到。这种感觉怪怪的,好像我曾经没有来过这个世界一样。 之所以会关注到最大公约数,是因为前几天想实现的一元二次方程求解过程中牵扯到对分数的化简操作,现在既然有了新的基础知识,对分数的化简应该就可以正常进行下去了,希望不出意外的,一周内搞定这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