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计算机,大概就是从看过《碟中谍》之后开始的,那个时候觉得计算机真酷、很神秘。所以就喜欢上了计算机。一晃多年过去,还是很喜欢计算机。
最近看到《碟中谍7》的电影,往日回忆涌上心头,于是又从头到尾,将这个系列电影看了一遍。
喜欢计算机,大概就是从看过《碟中谍》之后开始的,那个时候觉得计算机真酷、很神秘。所以就喜欢上了计算机。一晃多年过去,还是很喜欢计算机。
最近看到《碟中谍7》的电影,往日回忆涌上心头,于是又从头到尾,将这个系列电影看了一遍。
1、 前几天看书,提到了牛顿二次展开式,当时以为是记下了。但时隔几天又遇到了这个展开式,只能记得它的存在、却想不起来具体的展开式,于是自己动手推导了一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还真不是随便说的,自己推导过一遍之后感觉记忆的明显牢靠了。 有趣的是其中除了二项式展开之外,它的展开项系数恰巧是杨辉三角形,而杨辉三角形中的每一行的数列规律,又是可以通过“排列、组合”方面的知识进行计算的。 因为排列、组合的基础也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所以这里面又有一个点是临时记忆,并没有动笔推敲。所以我想还是可以一路追下去、温故夯实一下,也顺便再动动笔吧。 2、 闲书最近也在看,主要是在看天文方面的,刚刚开始翻阅,一上来就是积分,很开心,原因是能够基本读懂书上的公式了。阅读到的主要是奥尔伯斯佯谬,我觉得既然也是和积分相关的话题,所以有时间的话,也可以整理出来,当作blog记录下来。 但是我现在感觉这个谬论得出的结论:宇宙的年龄并非无限、而是有限的。这一点上我还是无法理解。或者说,我的困惑是:如果宇宙的年龄已经是无限的了,就的不出当前的奥尔伯斯结论来了吗?如果宇宙的年龄已经无限,似乎也可以解释出天空是黑色的结论。 不过自己既然是初学,所以还是先将整本书通读下来,并把其中的困惑记录下来,等到二刷的时候,再一点点慢慢推敲、理解吧。
今天买了个咪头,焊接了一个简易的麦克风,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电路,我还给做错了,导致最后拾音效果很差。只在脑子里想着,很容易出错,所以还是将电路图画出来吧,以防再次出错。
其实我的桌子并不能说是“电脑桌”,这是一张非常老旧的桌子,表面凹凸不平。这种凹凸不平的桌面平日总会让我觉得烦恼——键盘放在上面无法平稳,总是会在打字的时候感到键盘的晃动。 我总会用一些草稿纸垫在键盘下面,这样能够让键盘更加平稳一些,打字的时候才会有良好的手感。但是用纸垫着,也有弊端——总会将桌子搞得很乱、用不了多久就要重新整理一下桌面。 所以长久以来,我一直期望能够更换一张桌子、或者至少买一块垫板放在桌面上。 在宜家,看到过一款不错的垫板,皮革材质、足够大、足够重、手感也非常好。但是它太贵了,好像要三百多元吧。每次看到,我都动心想买,但每次都是纠结一阵,放弃。 直到今天收拾屋子的时候,找出来一块切菜板,是家里厨房中淘汰下来的。老婆平日很爱干净,切菜板、锅碗瓢盆经常会被淘汰下来,这些被老婆淘汰下来的各类物品,我都不舍得扔,所以就都从家中拿到了自己的工作室存放。 除非工作室中实在放不下、没有用途的东西,我才会丢弃。 这块切菜板我也是早早就拿到了工作室,尘封在一个角落中。今天找出来之后看到它的表面非常平整,猛然想到不如就用它当我的桌面垫板吧? 但是它曾经是在厨房使用,表面多少有一些油污,所以花了一些时间进行清理。清理干净之后发现它其实还是非常新,而且无论是大小还是重量,都非常适合放在桌面上。 此时此刻,我的键盘放在这块切菜板上,再没有了任何的摇晃,打起字来十分平稳,每一次敲击键盘都有着良好的手感和反馈感。真是不错!
台式机完成升级之后,总想着再买些硬件设备对这台电脑进行扩展、升级。但是苦于实在没钱,所以一堆硬件放在购物车中,却迟迟犹豫不敢下单: 1、PCI-e扩展USB卡: 可以在电脑主板上扩展出几个USB3.0的端口、并扩展出1-2个Type-C端口。 这个对我而言需求还是比较迫切的,之前升级电脑之后,将USB扩展器送给了老婆,导致自己现在只能使用主板上自带的几个端口,不够用。而且另一方面,手中的几块移动硬盘也都是Type-C接口的,一直以来只能用Type-A转Type-C使用,从未真正的体验过c2c的连接线是怎样的速度。 Update 20241009: 昨天临睡觉前,突然想到在台式机的前面,应该还有2个USB插口,只不过我的台式机一直是扔在角落中工作,所以没有关注过它的前面板。如果好好规划一下,电脑上的U口应该是够用的。所以今天到了工作室,就开始重新梳理桌子上凌乱的走线。 首先是找到了一套无线的键盘和鼠标,替换到了之前的有线键盘和鼠标。然后将音箱的连线也去掉了,现在音箱、键盘、鼠标都用蓝牙与主机连接。而主机上使用了一个蓝牙dongle收发器,占用掉一个U口。 之后又将摄像头的线也和蓝牙收发器一样放在了主机面板的前端。至此我的电脑上后面的U口就几乎全部释放出来了。可以用于平日链接外接移动硬盘或临时插入各类开发调试设备。如此看来USB扩展板卡暂时不需要了。 2、PCI-e声卡: 其实这个板卡对我而言似乎并不是非常需要,我也不确定独立声卡究竟有什么好处。只是觉得如果没有一块好的声卡,那么自己那台相当昂贵的音箱就是摆设、有些浪费。 3、nvme固态硬盘: 这是比较迫切的一个需求,现在电脑上的硬盘虽说容量足够大,但毕竟是sata的总线,速度上比较慢。所以如果可以增加一块nvme的硬盘,想来应该快很多。 但是这个硬盘纵使真的购买回来,也不是那么容易被安装上去的。原因在于我现在的电脑系统里面安装了很多常用的开发工具,再重新装一遍系统将会是非常痛苦的。如果直接做硬盘克隆,将现在的整个电脑系统完全迁移到nvme上,应该还是可以接受的。但又感觉现在系统中垃圾软件也比较多,重装一遍会更清爽一些,所以总在纠结。 4、显示器: 虽说现在桌面上放着4台显示器,都是接入在当前的电脑主机上,日常应用时也是足够用的。但总觉得这四台东拼西凑回来的显示器都太陈旧了,有的闪烁严重、有的分辨率低下。所以如果能买一台好一些的显示器,对自己的眼睛也算是有好处的。 5、麦克风: 想做视频节目,现在用的拾音就是一副耳机线,如果有个好一些的麦克风,也许收音效果会好一些。 6、NAS: 之前用于备份数据的一直是移动硬盘,现在动心想买台NAS,这样不仅可以备份数据、而且能够存放一些电影,在家中直接通过电脑、电视播放,而且可以家人共同共享访问。不用像移动硬盘那么麻烦。
1、这是一本很薄的书籍,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大约10篇承前启后关于黄油的历史趣闻、其中间或夹带着些许营养学知识;后半部分是若干黄油为主料的烹饪食谱,并附带2、3篇附录内容。很轻松便可以阅读完成,我喜欢这样的“书籍”,既没有为了凑足篇幅而带入大量不相干内容、也没有为了撑起版面搞得字大行稀,全书可以说就是几篇干货短文、一天就能读下来; 2、作为亚洲人我对黄油并无特殊感情,但是家中总会备有一些,平日只会用它们涂抹面包来吃。刚刚翻开这本书,我便按照书中提及的,自己效仿着做了一杯“奶茶”,喝了几口感觉非常有趣,也因此对这本书产生了好感,便花了一天的时间将它读完; 3、其实与其说亚洲人对黄油不感兴趣,倒不如说是有些“望而却步”,它们的售价并不便宜。如果不是自己年龄增长,对日常膳食开始更加的挑剔和慎重,也许我依然不会想着每天吃一些黄油。考虑到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已经到了花钱买健康的年纪,所以才注重起“生活的品质”和“饮食的多样性”,这本书,是我继有关面包、咖啡……之后的有一个食材兴趣方向; 4、东方的馒头、茶叶、豆制品,对应着西方的面包、咖啡和奶制品,这些应该说都是历史悠久的饮食,也都是最利于人体吸收、有助于营养健康的食品,除此之外就是大量的蔬菜和水果,我现在对于饮食的认知大概就是这样,初次之外的食品,也许就不是“自然健康”了; 5、此刻除了想着未来几天如何将黄油安排到自己每天的饮食结构中之外,更想做的是自己动手搅拌出一块黄油出来。看书中介绍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的简单。但实际情况也许并不这么容易。因为如今能够在市面上买到的牛奶,很少有可以用于分离出奶油的,所以也就很难实现了。我记起小的时候,我家附近有一个奶牛场,那时村子中的人都会拿着瓶子去“打牛奶”,那时的牛奶拿回家热一热,就会浮起一层厚厚的“奶皮”,而今似乎在没有这一现象出现过; 6、现在还分不清黄油和奶酪、奶酪和干酪的区别,只知道奶酪比黄油,更贵、更不舍得买来吃。
我通過計算機賺到的第一筆錢,是一筆稿費。那時還在上初中,喜歡寫字,平日沒事就寫一些文章投遞給報社。第一片被報社選用的稿件是介紹“微軟雙拼輸入法”的稿件,那篇文章我到今天還保留著。 記得剛剛接觸計算機的時候,中文輸入法很多,有全拼、雙拼、五筆等常用的輸入法,還有更多各種各樣的輸入法,雖然我沒有逐一學習過,但拍著腦袋想也能想到:每一個輸入法都有著獨特的想法,有著對中文特殊的理解和拆解、記憶方法。 這些衆多的輸入法,在當時的我看來,只有拼音輸入法是合理的,其他各種拆字、編碼方式的輸入法,都不合理,會無形中在用戶頭腦中開出多條“綫程”來工作,需要衆多的綫程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一個簡簡單單的漢字的輸入。 因而我從學習電腦之初,就選擇了拼音輸入法。而拼音輸入在當年的我看來,只有全拼和雙拼兩種,他們兩個對比就能看出來,雙拼是更優秀的,雖説雙拼輸入依然會導致“多開一條綫程在大腦中”,但是也僅僅是多開了一條綫程而已,這對於我而言應該還可以接受。 不能接受又能怎樣呢?中文就是這樣一門複雜、難以通過計算機搞定的文字。要想使用計算機輸入中文漢字,需要先在頭腦中想到這個漢字、然後聯想出它的發音、再將發音轉換成拼音、繼續將拼音轉換成按鍵、從鍵盤上找到對應的英文字母、然後完成錄入……這一系列的“綫程”遠比輸入英文複雜,好在雙拼也只是在這一複雜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環節。 我學會了雙拼輸入法,對於寫字具有了更大的優勢,平日聊天也很快、寫稿子也很快。又因爲受到了報社稿件錄用的激勵,所以那之後,我更喜歡寫字、投稿。而且雙拼輸入也越來越熟練,多年下來,我就成爲了雙拼輸入法的忠實用戶。 直到前一段時間,閑來無事的時候,突發奇想地想看看注音輸入法。結果不看不要緊,一看了不得。原來注音輸入法竟然比雙拼輸入法還要簡單,在我只看了不到10分鐘之後,便自然而然的學會了。 這一點兒也不誇張,注音輸入法和雙拼其本質是相同的,任何一個漢字都是由聲母、韻母構成。而雙拼的思想就是:無論任何聲母,都是一個按鍵一鍵搞定;無論任何韻母,也是一個按鍵一鍵搞定。所以任何一個漢字,都可以通過兩個按鍵的錄入,完成聲母、韻母的輸入。所以雙拼輸入法唯一要做的就是背誦一下聲母表和韻母表中多個字符的發音應該由那個按鍵代替,大約需要記憶20個左右的按鍵。 注音輸入法,和雙拼的想法几乎是完全一樣的:漢字是通過聲母和韻母組合構成。但是注音輸入法無需像雙拼一樣額外的記憶,原因是注音輸入法的每一個注音符號都是漢字的壁畫變形或簡寫,只要看到注音符號,猜都能猜出來它的大概發音,所以我只用了10分鐘左右就理解了、然後用了不到1小時,就記下來了所有注音符號的發音。 由於自己本來就習慣使用雙拼輸入法,這個時候只要將字母表用注音表代替一下,就完成了注音輸入法的學習、掌握、使用。一天不到,我就可以使用注音輸入法完成漢字的錄入了。 學會了注音輸入法的一個額外的趣事是:使用蘋果手機、注音輸入法鍵盤時,默認輸入的是繁體漢字,所以當我喜歡上使用注音輸入法輸入漢字之後,就被手機强迫的改成了使用繁體漢字輸入。這一點我現在還很不適應,主要原因是: 1、繁體漢字雖然也能看懂,能寫能讀,但是真的落實在自己日常輸入時,感覺自己的大腦有些不適應,眼見著一行行的繁體漢字在屏幕上,我無法連貫自己的思路,導致使用繁體漢字寫字,寫出來的總會不通順、或者不再是自己曾經的語言風格,這一點很有趣、也只有擁有這種經歷的人才能感受到吧; 2、繁體漢字雖然能讀懂,但是閲讀起來真的很累,一篇白話文、甚至就是一段水文,如果是簡體的,大概撇上一眼就知道内容了。換成了繁體漢字之後,如果只是短暫的一瞥,是不能理解的,總要耐下心來一個字一個字的慢慢閲讀,才知道説的什麽,這也是我現在所無法適應的。 不過這一體驗仍然有趣,所以我將繼續當前這一怪癖一段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