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汉技巧:建站常识集锦

此文写于2001年以前,并在传统报刊上发表。大约是在2001年8月11日时重新整理归入此博客,并于2024年4月14日重新整理、并重新公开。今天看来,这份“古老的”文章似乎已经毫无意义了,但这是我的“旧作”,虽毫无价值但对个人而言十分珍贵,故而收录在自己的博客中,仅供自己“回忆”使用。

2024年4月14日

做网站是很多“网虫”津津乐道的一件事情,可很多刚刚接触这一行当的朋友总会或多或少碰到些问题,这些问题说起来挺简单,可要是不说,您可能还真解决不了,因此我将自己当初所遇到的若干问题做了一下整理,希望能够给各位身陷水深火热中的兄弟些许帮助。

1、Perl程序不能运行

如果您发现自己申请的个人主页空间支持Perl程序,而上传了代码又无法被执行,这可能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空间提供商对CGI程序的存放路径有特殊要求,比如您的代码必须上传到/home/cgi-bin目录中、才能被当成脚本程序被执行,具体目录要向空间提供商询问、或看他们的帮助说明中是否有专门的说明。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您自己的cgi程序解释器路径没有设置正确。用文本编辑器打开程序代码,在程序的开始部分有一条类似#!/usr/bin/perl的代码,其中/usr/bin/perl根据不同空间提供商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您仍然要仔细查阅空间提供商的操作指引或人工问询。

2、图片显示不正常

当您的网站制作完毕并上传到服务器上之后,您发现它的浏览效果与自己在本地的浏览效果不一样,主页上的一些图片无法正常显示,就好像是经过了马赛克处理——只在图片的左上角有个小小的图标而近乎空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您的上传方式有问题。我们知道jpeg、gif等图片都是二进制的储存格式,而一旦我们用ascii方式上传这些图片,就会造成数据丢失,导致这一结果。

如果您用的是cuteftp等软件,在链接服务器的时候有一个选项,其内容是ascii、bin、auto detect,选择其中的auto detect连接,这样当遇到图片或者zip包的时候,软件就会自动改用二进制格式上传文件。如果您使用win9x自提供的ftp命令,则可以在上传二进制文件之前输入命令bin更改上传方式,待上传文本格式文件的时候在用ascii命令进行更改。

3、字体显示不正常

当您正在用浏览器在家欣赏自己做的主页的时候,会不会有朋友打来电话对您说:“啊呀,你的主页做的是‘神马’东西呀?”

您的朋友也许会奚落您,觉得您的审美有问题——网页上的字体都很呆滞,而您又会申辩字体都是“魏碑”,非常精美。

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您电脑中拥有的某些字体字库文件、在朋友电脑中并不存在。当浏览器识别到本地不存在的字体时,就会改用系统默认字体显示。因此您费心费力做出来的页面在其他人看来,也许是非常难看的。

这一问题的解决有两种方案:首先您可以看一下刚刚安装完系统的电脑中所拥有的字体,并在以后制作网页时尽量使用这些基本字体,如果需要特殊字体,可以制作成图形。或者您也可以将自己的字库文件放到网站服务器上,以供需要的朋友进行下载。

4、软件无法下载

当初,我经常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看到下载站点有好的程序就下载,可其中或多或少有一些无法正常下载,寻找原因,原来是自己的系统中安装了网络防护软件,而不能下载的文件是exe可执行文件,遇到zip、rar等压缩包时可以正常下载、但如果想直接对exe文件进行下载,防护软件会直接阻止或中断下载过程。

因此建议各位准备做软件下载网站的朋友,将exe文件压缩成zip文件包,这样既可以方便我们这些系统中安装了防护软件的人,又可以减小软件体积、节省软件下载时间和带宽。当然这样做也会节省您的上传耗时和宝贵的带宽资源。

5、asp程序无法正常运行

看到这里,您也许会说:“哦,这和上面的Perl程序无法正常运行是一个原因”,呵呵,那您可就错啦。asp程序运行不需要声明什么解释器路径,可是因为其存在安全问题和占用资源问题,因此提供asp权限的空间提供商都会对其进行权限限制。

因此如果您的asp程序是牵扯到文件操作的,例如数据库,可能就会被提供商限制无法运行。另外现在国内很多主页空间提供商对聊天程序也进行了限制,这样就无法运行了。

解决也好办,直接到国外申请一个可以运行的就好啦。

6、无法进行ftp登陆

如果您无法进行ftp登陆,请先确认自己以前能不能进行此项操作:如果以前明明可以正常登陆而最近突然无法连接了,有可能是您的空间提供上设置了ftp登陆上限,而某些时候这个上限达到了饱和值,您就无法登陆了。

如果您从一开始就无法登陆,您需要重新阅读空间提供商给您的帮助说明,看看提供商到底提供ftp登陆了没有,而且要看提供给您的ftp登陆地址是什么。因为有的主页空间提供商并不会给您ftp权限,而是要直接用浏览器进行文件的上传和修改工作。

至此有关网站建设的问题我就说完了,最后还要说的就是:祝您一帆风顺、遨游网海了。

以前上学的时候觉得所有的知识都挺容易理解的,现在也许是年龄大了,即便是对已经已经熟练掌握了的知识,再看的时候,都会感觉是“一头雾水”,唯有继续艰难的、一点点的重新理解,才能让自己感觉有所收获。

Related Posts

WordPress发布文章失败问题与解决

昨天完成这个博客的升级之后,想着不如顺便搞一搞当前这台服务器的SSL支持、利用CloudFlare提供的免费服务为当前网站开通SSL证书、并启用https协议访问的功能。 CloudFlare提供的免费证书非常容易申请,只要将域名DNS给到CloudFlare托管、便可以直接开启SSL功能。而且配置起来也很灵活、方便。用了不到20分钟,便令当前网站支持了https协议。 但是试用了一阵发现,WordPress出现了一些问题:前台文章访问、阅读等一切功能都正常,但进入后台之后,发布文章或修改文章时,会提示:Updating failed. You are probably offline。 这是因为后台发布文章时,wordpress会在服务器上直接本地调用自身的接口,而它尝试本地调用的使用也是采用https协议。但我并没有在服务器上部署证书、当初偷懒,只在CloudFlare上做了边缘证书。也就是说通过dns解析域名时,会经过cloudFlare进行中转,但在服务器上直接访问时却发现服务器实际上并未真实的支持SSL协议。 解决起来也简单:对wordpress进行一些修改,让它在进行文章发布、更新时,仍然使用http进行访问。不过这样的修改工作量其实远比做一套完整、完备的端到端证书要更加繁琐。而且同样的工作量下,这样一种“修修补补”的方式反而会给自己日后升级blog埋下隐患。 所以,既然服务器的权限完全在自己手里,又能够对apache进行各种配置、调整,就没有必要只做一个边缘证书,而是中规中矩的在CloudFlare中申请一套免费证书、并且下载到服务器上,开通apache的ssl mod,并将证书文件指定好,如此一番操作下来,彻底完成当前web server的端到端加密访问支持。 重启apache服务,一切正常,无论wordpress的前台还是后台功能,就都正常了。 后记:利用CloudFlare提供的免费证书完成服务器的ssl支持,还是非常简单、容易的。我起初对这个流程并不了解,在网上搜索他人教程,发现写的也是五花八门、迂回曲折。但自己真正的一条路走下来,发现整个过程并不复杂,现在想着自己手里还有另外一个小网站也是多年没有维护、还停留在http访问方式上。 待过些日子,对那个网站也做一下SSL的支持,到时将完整的配置过程,逐步截图留存,并写一个step by step的图文,当给同样遇此问题的朋友们参考吧。

Blog升级到了最新版本

这个Blog很久没有更新过了,使用的WordPress也一直停留在5.1.12未曾更新,今天下定决心将它升级一下。 升级的想法我已经动过很多次,但每每想起来,就觉得麻烦。原因是这台服务器上的PHP还是5.6版本,因为WordPress的新版已经需要至少PHP7.1才能安装,所以不得不从基础环境入手,我一直觉得那可能会是非常繁重的工作。 不升级吧心里总是惦记着,升级呢又担心麻烦。今天我终于鼓起勇气,决定大刀阔斧地进行一下升级工作。结果却发现整个过程远比想象的简单,很快就都搞定了。 首先服务器的系统,重新安装了一遍。没有使用自己常用的Ubuntu,而是改用AWS推荐的Amazon Linux。我想既然是跑在AWS上的服务,用他自家的系统应该更好一些吧?而且接下来公司的一些项目可能要用到AWS的服务,提前了解一下Amazon Linux也许是必要的。 其余的LAMP模块都还是中规中矩,直接用包管理器一键安装,很快就都搞定了。 最后将老Blog部署上去,并将WordPress的最新版下载、解压、覆盖、升级,便完成了所有的工作。 以上全部,连40分钟都没到就全都完成了。早知道这么容易,早就该升级才是。 上面的WordPress升级完成之后,我想不如趁热打铁,将另外一个拖欠了很久的工作一并做了吧:给当前的博客增加支持HTTPS访问。 以前要想个人拥有一套SSL证书,是比较难的,主要是因为这个证书资源太贵了,最便宜的一年恐怕也要几百元。如果脱离证书颁发机构自己直接发行一张证书、又完全没有意义——浏览器会提示这个证书并非公信机构发行,这个警告提示一旦显示出来,会让人觉得网站是不是被黑了、效果反而更差。 如今SSL证书的获取相对就比较容易了,有一些机构为了扶持个人网站的发展,提供了免费的证书。例如cloudflare,我就用这个公司对当前博客的域名进行了托管,并且使用他提供的免费证书完成了当前网站对https访问的支持。 不过因为WordPress似乎对https访问的支持存在着一些小的问题,所以这块的工作进展并不是十分顺利,虽然现在磕磕绊绊的算是可以正常访问,但感觉其中还是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只待再有时间、再完善吧。

苹果1984年时的宣传海报

这是1984年在苹果产品发布会上出现的海报,当时乔布斯就在会上立下一个志向:要令这台电脑成为继电话之后的、第二款桌面设备,为人们所熟知。今天看来,苹果当时对未来市场的眼光,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1984年时,不要说是互联网、就连电脑也十分的罕见,当时撩撩几家电脑生产厂商都是在销售着价格昂贵的商业计算机,个人微机的概念在当时恐怕很少有人敢想——计算机可不是一般老百姓想拥有就能够拥有的。 在当时,电话已经普及、并且真真实实的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款“桌面电子设备”。与电话不同,当时的电脑,还是一个“高大上”的物件,很少有人能够接触到。 那时的美国大约有2.35亿人,其中能够知道并接触到电脑的人还凤毛麟角,除了商业用户和军用外,一般老百姓中只有对电子技术十分着迷的人乐忠于“捣鼓这些闪烁着灯光的电线”。 而苹果公司、乔布斯,当时便锁定了2.35亿人中的10%——也就是2500万人,他认为,这2500万的“办公室白领和大学校园中的学生”,将会是未来在电脑普及之后的主要使用人群,也就是说电脑将成为继电话之后的第二个“桌面电子设备”。并且个人微机的时代已经到来,因为苹果自己推出的电脑,就是专为这2500万人打造的。 所以基于以上的市场定位和对未来的预期,苹果推出了这款“小巧便携、可以为个人用户所用的”Macintosh(麦金塔)、也就是今天我们所熟知的“Mac电脑”。 这张海报上的宣传语“Of the 235 million people in America, only a fraction can use a computer”,是当时发布会上的一句演讲词,这句话的完整表述是: Because of the 235 million people in…

懒汉技巧:Linux下的文件管理器

对于刚刚从视窗操作系统转向Linux的人来说,最不习惯的要算是控制台模式的命令行操作了,大量的命令和繁琐的参数让人望而止步。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在Linux下也有象视窗一样界面精美且功能强大的文件管理器。今天我向大家介绍的就是由德国程序设计师Christian Bolik开发的一款运行于X-window下的文件管理程序。 目前TkDesk的稳定版本是 v1.1。可以在“http://people.mainz.netsurf.de/~belik/tkdesk/”下载它的最新版本和有关使用说明。因为TkDesk调用了动态运行库文件Tcl/Tk,所以在下载之前,您要察看一下自己的系统,看看有没有安装它的库文件。如果没有安装,可以选择它的静态运行版本下载,这个版本将程序所需要的函数直接编译到了可执行文件中,所以文件比较大,但运行效果和动态运行版本没有区别。 文件下载完毕,需要以Root的身份登陆到系统中进行安装:#cd /usr/local#tar -xvzf /home/alex/tkdesk-1.1.bin.common.tar.gz#tar -xvzf /home/alex/tkdesk-1.1.bin.ELF.static.tar.gz TkDesk可以在X-window中以后台方式运行,首先启动一个终端窗口,然后在窗口中输入:#tkdesk & 即可,您也可以在/home/.xinitrc文件中直接加上这一行命令,这样就可以在启动X-window的时候自动运行TkDesk了。 TkDesk 启动后屏幕上会出现两个窗口,竖立在屏幕左边的一列图标是应用程序栏(AppBar),另一个在屏幕中央的是文件浏览窗口。在文件浏览方式上,TkDesk采用列表栏的显示特性,每一个列表栏中显示出当前目录中所有的子目录和文件,列表栏的上方则显示出当前目录的名称、下属子目录和文件的总数等相关数据。缺省状态下,TkDesk只显示三个列表栏,如果您的显示器分辨率足够高,可以通过设置菜单Options-〉Numbre of Listboxes选项增加同屏列表栏的显示数目。 在每个列表栏中,TkDesk会用不同的颜色、字体以及图标来区分不同类型的文件。例如蓝色表示目录,红色表示可执行文件,黑色表示文本文件,灰色表示临时文件等等。 TkDesk的文件管理非常灵活。您既可以使用菜单项“File”下提供的选项完成大部分文件管理常规操作,也可以充分利用 TkDesk 所提供的右键属性菜单的功能,对文件执行一些特定的操作:例如您可以查看某个目录的磁盘空间的使用状况、将某个目录打包成“tar.gz”文件而便于发行、还可以针对某个文件查寻到它是属于哪个“rpm”包、以及在运行的过程中使用到了哪些库文件等等。 TkDesk还可以象视窗系统一样使用拖曳功能(drag & drop)。拖曳功能是通过鼠标中键实现的,如果您使用的是双键鼠标,可以通过XF86Setup程序将其设置成模拟三键鼠标,然后同时按下鼠标的左右键来模拟点击中键。 在TkDesk中还有一个很方便的文件查找工具,它位于菜单项 File ->…

蓝色老英雄:我玩过的游戏

有人说我很“土”,原因是我落后于时代,穿着落伍、语言不时髦,就连平时做的事情和玩儿的游戏都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对于这一说法我并不否认,毕竟我的行事作风以稳重为前提,如此在行为举止上也就略显迟钝。不过这其中还有另外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我收入微薄且不好时尚、另外更是因为我向往平淡的生活,这种生活好似一杯清茶,入口无味、细细品尝却才发觉其芬芳典雅、回味无穷。 以我平日偏爱的游戏来说,也可以看出一些个人的性格来:自从1994年购买电脑至今,我接触的游戏不过20来个,而其中真正玩的也不过五、六款,但它们却给我带来了莫大的满足。 我玩的第一个游戏是《大富翁》,那是刚刚购买电脑的时候电脑中就有的,要知道那个年代游戏并不像今天这样丰富,正所谓物以稀为贵,试问哪一个“脑龄”在八年以上的玩家没有玩过它呢? 后来我又接触了《三国志》和《台湾麻将》两款游戏,但最终以“为正版软件”而不能一睹它们的庐山真面目。 在我的记忆中玩过的第二个游戏是《大航海时代II》,说起来这个游戏真的让我神魂颠倒,直到今天我还是偶尔从Internet上把它下载回来,看看片头动画以唤醒我往日的回忆。说真的,三维电脑游戏横行天下的今天,我还真没找到有什么游戏能够取代《大》在我心目中的位置。 这套游戏不禁让我体验了浪漫多姿的人生,更加我从中了解了世界的博大与精神,我在游戏中扮演着一个探险家周游世界,看到了雄伟的万里长城、神秘的金字塔……它让我真正扮演了只有在梦中才能扮演的角色。 当我还在驾驶“西班牙无敌战舰”驰骋四海的时候,又一款名叫《无聊的发明》的游戏吸引了我,这是一套非常简洁的智力游戏,今天美国大片《小鬼当家》重的很多机械设备都与其很类似,我知道那是一种向自己思维挑战的游戏,它的出现使我从“相当海员”的幻想中解脱出来,而从日夜幻想自己将来成为高级工程师的情景。但是令人扫兴的是今天我在Internet上再也看不到《无》的身影…… 那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就在也没有接触过游戏,因为当时我的电脑还是386SX,有一些游戏我也想尝试,但因为硬件限制无法运行也就罢休了。 不清楚是哪一年,总之就是《C&C》流行的年代中,我的电脑安装了“光驱”,这一来让我眼界大开,因为我的电脑终于可以从“黑底白字”的DOS大踏步的进入到Windows3.2中,有了图形的界面,真是天大的说不出的惊喜。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听说了《C&C》和《仙剑奇侠传》,那分别是即时战略游戏和RPG叫色扮演游戏重的经典,一试之下还真没有让我失望,对于一台配备了倍速光驱的386来说,如此顺畅的游戏在今天那里还能见到?相反的,今天这些动不动就要PIII+3D+128MB+xxxG的游戏又有哪一个能和当年的《C&C》和《仙》相提并论呢? 由是漫长的等待……眼看486、586、奔腾、奔腾II……一代代的更新换代,而我仍然沉醉于雄伟的战场和幽静古朴的绿林之中,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我终于得到了父母的慷慨解囊,和386SX分手之后,我结识了奔腾100这个新伙伴,但是当我满心欢喜的将它“请”回家后,却并没有任何兴奋,因为我突然感觉到没有什么游戏适合我的胃口了,也许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我逐渐变成了“农民”,长时间的闭塞让我的思想落伍于时代?为什么那个时候我发觉市面上的任何游戏都不值得我去安装? 配置高了,游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可是却丧失了游戏最基本的定义和初衷,这是我最后得出来的结论,无奈之下,我只好回过头寻找曾经流行的、却被我忽略的游戏——《勇者斗俄龙》和《轩辕剑》…… 再一次的落伍、再一次的漫长等待,直到今天我才舍弃了“奔腾100”而拥抱起“奔腾MMX133”,不知道是我的电脑落伍还是游戏本性的丧失,我仍然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游戏,没有办法,我仍然是按照以前养成的习惯稍缓脚步找寻曾经流行过的游戏,在今天何止万千的游戏名称中,我入大海探针一样疲惫的浏览着过时的游戏海报…… 《星际争霸》,虽然充满了血腥,却还算做经典,毕竟它让我第一次体会到“多人联网作战”的乐趣,虽然《C&C》也是即时战略、也有联网对战功能,但是庞大的升级系统和不同的生物种群却让我感觉到了时代的脉搏。 什么是游戏?真正的游戏,应该让我的心灵再一次受到震撼、感到共鸣。

懒汉技巧:轻松找回丢失的空间

在一次重新安装Win98系统之后,发现自己的4.3GB硬盘只剩下了2000兆左右的空间可以使用,仔细回忆了一下才想到可能是以前安装Linux系统的时候留下的“后遗症”,大家知道Linux使用的硬盘分区结构和Windows系统不一样,因此如果格式化硬盘的方式不正确,有可能造成硬盘分区的丢失。可惜我那一半儿的硬盘空间啊!我当然不能轻易放弃,因此试图用windows系统提供的硬盘分区工具fdisk找回丢失的空间,可是结果令人失望——根本不能发现其他分区,难道说Linux的分区windows就不认识吗?没办法了,只好将就使用这仅剩的2000兆了。 时间的流失,让我忘记了硬盘空间的狭窄,直到最近买回来一大堆游戏才有一次让我想起这令人伤心的往事。看来不把那2000兆丢失的空间找回来,这些好玩儿的游戏是无缘与我见面了,因此我唤醒“猫儿”到了海上…… 在漫长的搜索旅程中,我似乎没有什么发现,不过功夫不负有新人,一款我们中国人开发的强悍的分区工具终于被我发现了——Smart Fdisk,经过本人的尝试,这款软件不仅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而且还有很多强劲的功能,因此我将它介绍给大家,希望能让大家一同领略这款软件带给我们的好处! 先来说说我是如何使用这款软件解决上述问题的: 首先从Win98系统退出到真正的dos模式,然后运行Smart Fdisk,软件界面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简洁明了,非常清晰的让我看到了硬盘的分区结构,我很快注意到我的硬盘尚存在两个分区,第一个是我现在正在使用的FAT32分区,而另外一个却写着什么我不清楚的东西,因此肯定一定是其他分区类型,而这种类型是fdisk所不认知的,因此找不到。 既然Smart Fdisk能够找到丢失的分区,就一定可以修复了,通过对那个分区的重新设置,将它的类型更改回了FAT32,同时保存设置,这个时候就可以直接利用Smart Fdisk对这个分区进行格式化,不大功夫,所有工作已经完成了,退出软件启动电脑,哈!硬盘的那一半儿终于出现在“我的电脑”中了。 而这个时候,我再也没有心情玩儿游戏,而是再一次运行了Smart Fdisk,这回我要将它看个究竟。它的界面正如我前面介绍的——非常简洁,然后在这简单的界面中,却包含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功能,它可以帮助我们方便地管理电脑中的硬盘。能在硬盘上建立基本分区、逻辑分区,并且可以格式化分区。通过内建的启动管理器,可以方便地在一个或多个硬盘上的不同分区中独立地安装多个不同的操作系统,如 DOS、Windows 9X、Windows NT、Linux、Free BSD、OS/2 等,在启动计算机时,起动管理器可以通过菜单让我们选择需要进入的系统。 总之,这款软件可为我们进行硬盘分区管理、硬盘格式化、在同一计算机上安装和使用多个不同的操作系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怎么样?你是不是也开始心动,快到互联网上寻找一下,然后用它来轻松管理您的硬盘分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