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学习有关电阻和电容的基础知识

最近看RC相移振荡器的时候,发现自己欠缺的基础知识有些多,所以不得不重新学习有关电阻和电容的基础知识。

一、基本概念和定义:

要想了解关于电容的基础知识,我想应该从最基本的电流、电压、电阻方面的知识学起。而这三个基本概念分别是安培、伏特和欧姆三位先生所定义出来的,所以这三个基本的单位使用了三位先生的名字作为定义。

于是就有了:

1、电流:单位是“安培”(Ampere),这是在1836年时为了纪念在电磁学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法国科学家安德烈·马里·安培,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虽然是1836年正式命名,但是电流的定义应该早于1800年、早于电压的定义时间)。电流的定义是I=Q/t,含义为在导体内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电荷量。

2、电压:单位是“伏特”(Volta),这个概念是亚历山德罗·伏特(Alessandro Volta)在1800年提出的。它的定义是:U=W/Q,即单位电量做出的功。如果电量Q做出的功是n焦耳,说明这些电量Q的电势能降低了、从而释放出了n焦耳的能量。这些Q之所以电势能降低、释放出能量,是因为它们从处于高势能的电场区域移动到了低势能的电场区域。

3、电阻:单位是“欧姆”(Ohm),欧姆定律是在1827年首次提出的。德国物理学家乔治·欧姆(Georg Ohm)在当年发表的《The galvanic circuit investigated mathematically》中,详细描述欧姆定律。在这本书中,欧姆解释了通过简单电路中的各种长度导线时的电压和电流的测量结果,并提出了与现代形式略有不同的稍微复杂的方程来解释他的实验结果。电阻的定义是R=V/I。

二、直接和间接:

从上面的对电流、电压、电阻的定义能够看出来:电流和电压都是有着明确的定义、并且可以通过直接测量,例如直接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得到的物理量。所以他们是被精确定义的物理量和物理单位。

而电阻则是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得到的,属于间接物理量和物理单位。虽然电阻也可以通过万用表测量出来,但是使用万用表进行电阻的测量,其内部原理仍然是施加一个电压、然后测量电流,通过电压和电流的测量值,计算出来电阻。所以电阻是计算出来,而不是测量出来的。所以电阻是间接定义、计算得到的物理量。

三、展开说一下“间接”计算:

之所以上面会提到“电阻是基于电压和电流、通过欧姆定律计算”而间接的得出的,原因是对于很多类似的公式,我都存在着困惑:这些计算公式是怎么得来的?

例如,除了电阻R=U/I外,在《电磁学》中提到的Priestley实验,这个Henry Cavendish在1773年完成的实验中,得到了如下的电场力公式:

\(F = k \frac{q_1 q_2}{r^{2+\delta}}, | \delta | < \frac{1}{50}\)

这个公式我也存在同样的疑惑:Henry Cavendish是凭什么给出的这样一个公式的呢?在这篇blog写作的时候,我似乎解答了自己多年的困惑——这些“间接计算量”并不是想当然地提出来的,而是通过大量的试验,根据试验的数据拟合出来的结果。

为了进一步的将自己的想法整理清晰,先将上面的公式简化一下,直接用库仑定律来当例子。库仑定律是说两个点电荷q1和q2之间的库仑力F,定义如下:

\(F = k \frac{q_1 q_2}{r^2}\)

这个库仑定律以及库仑力的计算公式,我之前长久的困惑就是:为什么库伦当年就能“定义成”力是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为什么偏偏是“平方”,而不是“3次方”、“8次方”呢?

我的想法应该说是非常幼稚的,但我就是闹不明白。现在应该大体上有了答案:库伦之所以能够肯定,是因为他做了大量的实验,并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例如我也给出一些数字来,这些数字假设是实验的记录,那么根据这些数字,反推出公式应该是不难的。

A球电荷量B球电荷量AB球间距离扭力转动角度表现
111100
11225
11311
1146.25
如上表现,可以认为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那么假设如果我做出来的实验并不是上面的“记录”,而是如下表的记录,那么根据实验结果,我就可以说力是与距离的3次方成反比的了:

A球电荷量B球电荷量AB球间距离扭力转动角度表现
111100
11212.5
1133.7
1141.6
假设实验结果表现如上,则力与距离的立方成反比

困惑虽然得到了解答:这些公式并不是由理论推导出来的,而是基于实验数据,反推出来的。但是我想自己之所以总是有种“模模糊糊的困惑”,就是因为不知道这些公式理论上,为什么会成立。

但是前几天看有关量子力学的图书时,其中有句话说的挺有道理的:无论什么事情,如果你不断地追问为什么,问到最本质,都要通过量子理论才能解答

也许上面的困惑,要等到学完量子力学,才能有更清晰的了解了吧。

以前上学的时候觉得所有的知识都挺容易理解的,现在也许是年龄大了,即便是对已经已经熟练掌握了的知识,再看的时候,都会感觉是“一头雾水”,唯有继续艰难的、一点点的重新理解,才能让自己感觉有所收获。

Related Posts

RC震荡电路学习笔记(7)

在《RC震荡电路学习笔记(6)》中,已经了解了电容中的电流与电压相位相差90°的原因,并且也知道了一个简单的RC电路可以形成电压信号的相移,此时按道理说,就可以通过3组RC相移器构造出的180°相移网络做出振荡器来了。 并且还是依据上一篇文章中最后得到的频率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最终的频率应该是: 滞后器网络: 超前器网络: 然而事实上并不是上面这个计算得到的频率。上一篇文章中用于计算的只是“纯理论模型”,这个理论模型中的3组相移器是被假设成彼此孤立、不会相互影响的。然而实际电路并不是这种纯理想情况,实际电路中的三级相移器是彼此耦合在一起的,因而拿出任何一点考量,都会发现它并非单纯的RC电路,整个系统中的阻抗都会相互耦合作用到一起。 因而上一篇文章中的计算只是对RC相移网络的原理进行了解和讲解,并不能用于指导真实电路的设计和计算。 对于真实的电路,要使用传递函数进行分析,这个传递函数的定义是:,我使用M意思是测量量,这个具体的测量通常是电压,也就是输出点对输入点的电压比视为电路的信号传递能力。在三级RC相移网络中,不考虑RC网络前级、后级更复杂的情况,仅对这个相移网络进行分析的话,容易得出: 整个网络的信号传递 现在仅以第一级传递进行考量:因为第一级RC环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因而输出点的电压就是R和C的分压。后面的第二级、第三级也都是这样的情况,所以可以根据传递函数得到如下的传递计算式:。 最终得到总的RC网络传递计算式: 因为考量的是输入点和输出点电压,而电压等于电流与阻抗分压的乘积,电流在每一个环路中显然又是处处相等、满足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因而这个传递式最终的表达式便变成了对电路中阻抗的分析。 如果按照上一篇文章中的理想模型来看,传递函数将写成:,这个模型不难求解,而且解出来的结果也是和上一篇文章最终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 然而本篇文章已经明确了:在真实电路中由于各个IC的相互耦合引起了每一个考量点的阻抗的变化,因而上述传递函数最终变成了:。 也就是对于第一级、第二级的输出点位置上,并不是简单的串联点,而是与后级电路形成了并联关系。它的阻抗带入式是:。 看上去并不复杂,实际计算那是相当困难的。至少我经过了先后四次手算都没能得到最终的正确结果。现在感觉这个代数计算很困难,隐约觉得在复数工具中应该有比较便捷的计算方式,所以我便又重新开始看复数方面的知识,期望能够找到关于上式的计算工具。 总之,它的计算结果是:,此时为了方便后面的观察和分析,设 ,便可以将上述传递函数重新改写为:。 至此传递方程所能体现出的相移能力就显现出来了,因为这三组RC相移网络完成的恰是180°的相移,因而它的虚部等于0,也就是。这个虚部为0的物理客观,便构成了最终的结论。如此也就得到了真实电路(比上一篇理论电路真实、但依然是经过大幅度简化)的实际频率修正式。 但是注意到在更早之前的一篇笔记《RC振荡电路初学笔记(5)》中,对于实际的频率计算式还有更复杂的因素要考虑,当时我还在困惑是不是其中的哪一个频率计算式有错误,实际上两个计算式都是正确的,只是而一个式子是这篇文章已经得到了的,而那篇文章中的第二个计算式,显然是额外考虑了电路中其他的IC部分的耦合影响。 只是当前还没有学到。

RC震荡电路学习笔记(6)

一、之前的学习笔记整理: 学习笔记 内容简述及收获心得 RC振荡电路初学笔记(1) 关于Jack·Kilby发明集成电路,并且这个电路是RC相移震荡电路的引子 RC振荡电路初学笔记(2) 关于Jack·Kilby发明集成电路的历史趣闻 RC振荡电路初学笔记(3) 罗列了几点RC相移电路中的个人困惑和备忘 RC振荡电路初学笔记(4) 对Jack·Kilby为什么使用PNP而非NPN做震荡电路做了些毫无根据的猜测 RC振荡电路初学笔记(5) 通过仿真软件对RC电路具体参数确定时的正确输出频率做了仿真 RC相移震荡电路学习历史笔记列表 二、电容电流超前于电容电压的原因: 书上的解释是:只有对电容器充电之后,电容器内部有了电荷,电容器两端才有电压,所以流过电容器的电流是超前于电压的。如上的这个表述我是万分的无法理解和接受,电流和电压是同时产生的,怎么可能有谁超前、谁滞后的说法呢? 在物理世界中,电压与电流应该就是彼此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不会有电流超前于电压的“预知”能力(如果特别特别较真儿、我觉得也应该是先有电压才能驱动产生电流,但他们二者的因果时序近乎于瞬时,所以不能用可评估的时间去表述谁先谁后。所以无论如何也没有道理说出电流超前于电压这种话来)。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电容器上的电压变化率引起了电容器上的电流产生,而电容器上的电压波形与电流波形在同个坐标系上比较,是相同的正弦波形,但相差着90°的相位差。 以最简单的一个理想电容器举例,图样就是一颗电容器画在纸面上: 这个时候电容器内部无论带有多少电荷,它的电荷量都不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因而电容器上不会产生电流。当外部向电容器输入电荷、或者电容器向外部输出电荷时,随着电荷的增加或减小,电容器上同时的表现出了电压的波动和电流的产生。 因为电容器的电流 所以电流的波动和电压的波动是同时因为电荷的增减而同时引起的。 而又依然是通过上式可以看出来:在外部存在一个正弦电压施压在电容器上时,电容电压的变化频率就是电源电压的变化频率,所以电容电压 电容电流 此时就能看出来电容上的电压与电流相差90°的关系来了。 额外的,还可以用另一个更简单的解释来说明二者存在着90°的相位差。依然是通过观察电容器的电流 。能够想到的是其中的电压V是个正弦波形态,那么在这个波形的极值点上的导数是0,所以这些极值点时对应的电流就是0,而在x轴过零交点上的导数最大(变化率最大),因而过零点时刻的电流最大。 上面这个关系说明了:电压最大时(正、负极值)、电流最小;电压最小(电压=0v)时的电容器充放电流最大。这与物理常识并不矛盾。电压最大时,在dt时间范围内电压却不再发生变化,所以没有电压的变化就没有电流;过零点虽然电容器上不存在电压,但是这个时候却是外界对它施压最大的时刻,最大的电压当然会获得最大的电流。…

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

这里是一篇备忘文章,用来记录两个电路: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 上面是两个模拟电路的示意图,它们的名字分别是微分器(图1)和积分器(图2)。我想把这两个电路好好学习、了解一下。

開始在YouTube上面做視頻

十多年前的一位老同事找到我,和我聊了一陣子,并且問我有沒有時間做一些有關Java語言開發的視頻,以便幫助她的女兒學習Java語言。 我之前使用B站做過很久的視頻内容,但是因爲B站上面總會有各種各樣奇怪的人跑來我的視頻頻道給出污言穢語的惡意評論,所以我就對做視頻越來沒有興趣了。 這次老同事找我説過之後我,我想趁著這個事情,再做一些視頻,但是就不再發到B站,而是發到YouTube上面去好了。因爲同事人在國外、看YouTube應該要比看B站方便,我也就順便開始將自己的視頻更新到上面,一舉兩得。 做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視頻,并不是爲了流量或關注人數,只是純粹自己的生活、學習、工作記錄,平日錄下來并且在找一個地方發上去,方便自己的朋友、家人觀看。選擇B站也是覺得這個網站的技術好、空間限制少,但是每每發出視頻就會有令人厭惡的評論,的確影響自己上傳的積極性。 發在YouTube上面其實也是有一些問題的,那就是我的親朋好友并不一定能去看,畢竟從國内訪問還是很困難的。但是我想YouTube上面發視頻也有好處:至少不會有那麽多的污言穢語。而且今後如果自己的親朋真的想我、想看我的視頻,相信他們也是可以看到的。 這麽想著,便開始給同事做她需要的視頻,等給同事的視頻做完之後,我估計自己也會養成上傳YouTube視頻的習慣,那時我便可以再將自己日常的生活、學習記錄,發上去。

SSH使用证书连接服务器提示String too long

路由器GL.iNet AR750S-EXT在前几天误操作变砖之后,重新使用UBOOT机制进行固件安装,并成功安装了Open WRT的最新版固件,此时此刻用着还算稳定。 不过在Open WRT系统内,预装的是Dropbear SSH的服务端和客户端,而并非Open SSH的服务端和客户端。 两个SSH的发行版本差别有一些,Dropbear SSH是专门针对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它对系统资源的占用更小,功能上也更加精简。虽说常用功能都一样,基本可以平替。然而事实上,对我而言他们二者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导致现在稍微有一些难以满足个人需求了。 当前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直接使用证书访问登录远程服务器,DropbearSSH会提示String too long错误。 这是因为通常情况下远程服务器都是open ssh server,所生成的也就自然都是open ssh所使用的证书文件。如果直接使用dropbear ssh读入这个证书,会发现并不能正常读取: 当前因为系统内安装的是Drop bear SSH client,所以需要对证书进行重新制作,比较容易的做法是直接使用dropbearconvert命令进行转换生成新的证书。 dropbearconvert是一个控制台命令,先使用opkg包管理器进行安装,之后便可使用。 这样就可以生成出适用于dropbear ssh的证书:

RC振荡电路初学笔记(5)

我放弃了基于PNP进行RC振荡电路的学习,原因是以PNP做核心放大的文章实在是太少了。网上全都是以NPN作为放大器进行介绍的,所以我也先按照NPN来学习。等到对振荡电路理解透彻之后,再推敲改成PNP后有什么区别吧。 1、之前电路图的错误: 首先是之前自己胡乱画出来的基于NPN的电路,严格来说都是错误的:RC反馈网络并不是如我之前画的那样需要3个去地电阻(这篇文章中的插图就是错误的,注1),而是只需要2个去地电阻;额外的还需要一颗串联电阻。所以正确的电路图今天依照《这份材料》实现。 2、频率的计算: 这个地方比较郁闷,因为对于这个电路而言,频率无论使用下面哪个公式进行计算,都是与实际仿真有较大差别的: 使用CircuitJS仿真结果是9.524KHz,使用LTSpice仿真结果是9482Hz。可以看到CircuitJS和LTSpice的计算结果是一致的,但与我的笔算结果都是相差很大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注1:其实也不能算是错误,因为网上也有其他材料中,反馈部分都是各自有各种各样的不同,所以估计也不是错误,只是自己还不理解其中每一个IC的作用,还要再花时间了解、学习。 注2:Jacob Millman和Arvin Grabel合著的《Microelectronics》一书中,应该是有比较详细的RC相移振荡器的介绍的,图书在这里 Microelectronics: Jacob Millman, Arvin Grabel 。可惜我手中其他基本别人著的《微电子电路》的图书中,都没有这个电路的详细讲解,有一些郁闷。 update 2024-11-11 时隔5个月,上面的问题终于有了一些小的进展。首先是完成了《RC振荡电路初学笔记(6)》的学习和学习笔记整理,其次是今天晚上终于搞清楚了频率的计算方法,不过还没有时间将今天的笔记整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