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位器部分的电路板初步设计完成
在《完成了使用IP5407对锂电池进行充电的测试》中提到,电源板中没有接入IP3025保护电路时,需要将电池的负极与地短接,为了实现这个可选配置,就不得不将其中一颗电阻从电源板电路部分移除出去,以能够腾出空间来安放那颗新增加的0Ω电阻。好在从原理的角度上看,的确有一颗电阻不应该出现在电源板部分、而应该出现在电位器部分。这颗电阻与可调电阻串联,共同形成的阻值构成了电位器。 今天已经将电位器部分的电路和PCB都设计好了,电路简单、最终的PCB自然也非常的简单: 它最终的样貌大概是这样的: 这里比较令我感到不满意的是电位器B103这个电阻,其实我中意的是另外一个品牌的电位器,更轻薄、更小巧。但是无奈我相中的那颗电位器齿轮薄厚虽然满意、但是外缘凸出来的实在太少了。无奈只能选用当前这颗。但是当前这颗的整体厚度是2.0mm,不是很确定最终是否能够完成装配。管不了这么多了,先把整体结构搭建出来,然后再看哪里有问题、再返工哪里吧。 我更中意的是Alpsalpine(阿尔卑斯阿尔派)的RK10J11R001Y这颗电位器,它更加的轻薄,如果可用,那就意味着在面板上看上去更加秀气、协调。音量旋转按钮不会比其他面板组件粗壮,看上去会更漂亮一些。只可惜这个电位器的齿轮外缘凸出的太少了,如果使用,那么它连面板都伸不出来。无奈只能选择网上更常见的BK103这种电位器。 无论是使用RK10、还是BK103,都要确保是0-100K可调范围的,并且确保是B型曲线的。之所以要选择是B型曲线,原因是对于音量调节这个需求,A型线性阻值调整类的电位器是不合适于人耳听力特点的。而B型可以在0-100K的调整上形成一个曲线,这样才能确保在大音量时电位器调整效果更明显,才能让人耳分辨出大音量时确实有调整的动作。